出身工人世家,全力钻研智能化制造——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吴志峰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庄从周 发布时间:2024-08-28 15:10

摘要: “我的梦想在每个醒来的早晨敲打我的心房,告诉自己成功的道路还很漫长。”

1991年,吴志峰作为一名技校毕业生进入工厂担任焊接汽车门窗的工作,30余年后,吴志峰已经成长为上海乔治费歇尔亚大塑料管件制品有限公司技术经理,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以及“上海市劳模”的荣誉称号。从新人到老兵,从一名普通的工人成长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以奋斗者之姿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写下光辉的注脚,“我的梦想在每个醒来的早晨敲打我的心房,告诉自己成功的道路还很漫长。”


三代都是工人

钻研的劲头从未停止


回想自己的成长历程,吴志峰总是感慨万千,似乎“工人”这一词从小就回响在自己的耳边。


吴志峰出生在工人家庭,从爷爷到他这一代,三代都是工人,小时候家里的很多家具都是父亲精心打造的。“我从小就想成为他那样的能工巧匠。我18岁参加工作后,进入工厂,感受到现代化生产,不仅需要手巧,更需要扎实的知识,所以从工厂又返回学校求学。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挑战,就提醒自己静下心来去学习、去钻研,时刻磨练自己。”吴志峰说,自己担任生产经理期间,带动了生产部的十余名同事自学获得大专、本科学历,其中,还有人通过了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经济师、精益生产师考试。看到大家争相学习的这股劲头,他打心底里感到高兴。


更让吴志峰印象深刻的是,在自己工作之初,由于设备落后,100%的产品都要用手工气焊对焊缝缺陷进行填补。他深刻地认识到,工业化生产中,自动化的先进性至关重要。这时,恰逢河北电大机械制造专业招生,于是学习改变了他的生活,在后来的10年里,他上学、工作、再上学、再工作。直到28岁,从沈阳工学院学成归来,他成为一名注塑工艺技术员。从18岁到28岁,在人生最美的青春年华里,他当了五年工人,又上了五年大学,特殊的经历使他既有工人的朴实与执着,又胸怀一名知识分子的理想与追求。


投身智能化升级

狠抓工艺改造


对吴志峰来说,自己在进入上海亚大管件公司之初,便种下了“智能化”升级生产线的念想。2008年,上海亚大管件公司成立之初,时任生产部经理的吴志峰随团队到股东瑞士GF公司总部“取经”。在管件制造工厂中,吴志峰第一次看到了现代化、自动化、流水化的生产现场,视觉上的震撼发人深省。


从此时开始,实现管件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的信念在吴志峰心中深深扎下根,“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是制造企业未来趋势,我们要如何贡献自己的力量?”基础差、底子薄,如何负重赶超?面对陈旧的生产设备和人工作业方式,吴志峰和团队以精益生产为抓手,一手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一手狠抓设备模具工艺改造。


2020年,他主导开发多腔模具,提升产品效率,采用反补偿技术,实现大口径聚乙烯管件尺寸均匀控制,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2021年,开发CCD自动检测,对连续废品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减少了产品检测误判。新工艺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由2020年99.59%提升到2021年99.63%。2022年,开发自动包装线,实现在线自动封箱、打印粘贴角标,打包和堆垛,全面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现场作业环境。系列改进每年降本增效均超过100万元。


一路走来,吴志峰是先进制造业的建设者,亦是企业发展的见证者。从模具改造到研制新产品、新工艺,实现管理创新,他始终坚守在技术创新阵地,孜孜不倦地学习,永不懈怠地工作,以工匠精神将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做得熠熠生辉,用执着与专注奏响了劳动最美丽的时代乐章。


责任编辑:陈恒杨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一个平凡的“打铁匠”,打出大国重...

持之以恒锻造精甄技艺——记市劳模...

来自民企,心系蓝天——记市劳模、...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