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0年,王雪梅从安徽九华山下的一个小山村来到上海谋生,从餐厅里最基础的端茶倒水做起,为满足顾客期待以及企业发展需求,20年来,她爱岗敬业、与时俱进、追求卓越,以用心的服务和扎实的技能赢得了顾客的信赖和好评,实现了自身成长和企业发展共振。
职业先锋:
豫园店的领航者
1983年,王雪梅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因家里穷困,初中毕业后她不得不来到上海打工。经熟人介绍,她在宜山路一家名为“象山渔村”的餐饮店当服务员。王雪梅懂得珍惜工作,待人淳朴热情,服务体贴周到,再忙再累也没有一句叫苦叫累,赢得了老板和客人的认可。后来“象山渔村”改名为 “丰收日”,在复兴东路河南南路路口开设了首家分店——豫园店,聪明勤快的王雪梅被董事长吴云委以重任,指名到新店做领班。
一次用餐高峰,王雪梅发现自己竟然对菜单上的一系列新菜不熟悉,对顾客食材搭配、烹饪技法、口感营养等提问回答不上来。她自责不已:“顾客并不知道我们的岗位分工,他们想品尝特色菜,我却一问三不知,顾客就会对酒店的印象大打折扣,自己也很尴尬。”为让顾客能有良好用餐体验,王雪梅总结出“三声五心服务工作法”: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温馨服务显真心、扶老携幼献爱心、帮助他人使热心、处理矛盾要耐心、特殊顾客多关心。即使后来升任主管、营业部经理还是店长,她都要求自己对所有在售菜品了如指掌。
王雪梅目前已经是丰收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豫园店店长。她总结的这套服务工作法不仅提升了豫园店的消费人群口碑,也使得营收节节攀升。
她还非常注重职工队伍建设,展现“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理念,对新进员工言传身教。几十名员工经过强化培训和岗位实习后,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是王雪梅的传、帮、带的心血结晶。
工作之余,她与员工亲密沟通,主动关心员工的身心发展。她组织员工开展赛跑、拔河、演讲等各种文体活动,积极参加黄浦区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取得多项优异成绩,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打造成亲如一家的丰收日豫园店员工团队,使得豫园店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温暖的大家庭。
帮教之光:
点亮迷途者的人生
王雪梅的帮教生涯充满了感人至深的故事。她将豫园店作为黄浦区检察院创办的“未成年人观护帮教中心”的工作基地,尽己所能接纳刑释青少年和有轻微错罪的未成年人,为他们提供观护帮教。在她的帮教下,许多曾经迷失方向的青少年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在对刑释的外省藉青少年开展帮教过程中,她费尽心血,不离不弃。来自外地的小张,是个孤儿,脾气急躁,到酒店参加工作后,王雪梅手把手带其熟悉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鼓励他重新扬起人生风帆。王雪梅见小张文化程度低,无一技之长,先是安排在传菜岗位,并鼓励其学习职业技能,帮助其规划今后的人生之路。
考虑到小张只身来沪,无依无靠,王雪梅还张罗解决了小张的食宿问题,看到小张冬天穿得少,亲自到商店买了两套厚实的棉毛内衣送给小张,叮嘱他要注意身体健康。长到这么大,小张从来没有遇到这样亲切的呵护,特别是和自己无亲无眷的王店长,却无微不至地给予其关怀,这些日常的点滴关心深深打动了小张,他暗暗地下决心,一定要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员工,在工作岗位上作出成绩,来报答恩情。
一日,小张偶然发现店内有员工偷盗食用油,想起平日里王雪梅教导其要成为一个诚实勇敢的人。小张毅然决然的将此事告知了王雪梅,但事后却遭到了涉事者的报复殴打。王雪梅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报了警,通过派出所圆满的处理了闹事员工。看着眼含泪花、委屈至极的小张,王雪梅轻声说道:“孩子,不要怕,有王阿姨在。你做的很对,你的正直让我感动,今后要一直坚持下去。”
得到了王雪梅的赞许,小张的心情逐渐平复下来,坚定的冲她点了点头。在王雪梅的帮助下,小张通过自己勤勤恳恳的工作与不断努力进步,顺利地在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里开辟出了一片自己的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