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图:运载火箭铆接舱段作业现场。受访者供图
今天是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的最后一天,为聚焦绿色节能、提升工作成效,上海航天局工会一直在努力。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2024年度国家绿色制造名单,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这一荣誉不仅是对研究所绿色制造能力的认可,更彰显了其在改善职工工作环境、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绿色工艺升级,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走进研究所厂区,绿树成荫的环境与现代化厂房相得益彰。近年来,研究所通过系统性工艺革新,为职工筑起坚实的安全屏障。在贮箱装焊车间,原本需要人工操作的表面处理工序已被自动化设备替代,不仅生产效率提升25%,更彻底消除了原有工艺中的安全隐患。“现在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了,操作更安全,劳动强度也降低了。”现场操作人员表示。
在热处理车间,硝盐炉铝合金淬火工艺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更环保的空气循环电阻炉。“以前淬火工序会产生大量有害废气,现在新工艺不仅零污染,车间的空气质量也明显改善。”车间负责人介绍。类似的工艺升级在研究所随处可见:镁合金加工中淘汰含铬工艺,采用磷酸盐氧化技术;焊接检测云平台的应用使检测效率提升6倍,年减少废液排放10吨。这些改变让职工们真切感受到:工作环境变好了,职业健康更有保障了。
智慧节能改造,提升职工工作幸福感
研究所的绿色转型不仅体现在生产工艺上,更渗透到职工日常工作的每个细节。走进总装厂房,明亮的LED照明取代了传统灯具,年节电达2万多度;屋顶铺设的光伏发电系统已累计发电700万度,为车间提供清洁能源;优化后的中央空调系统用电量下降20.69%,让职工在更舒适的温度环境中工作。
“夏季车间不再闷热,冬季也不再寒冷,工作环境舒适多了。”这是许多职工的共同感受。在节水方面,通过水平衡测试和管网改造,研究所年节约用水4万吨,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这些改变不仅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更让职工实实在在享受到绿色制造带来的福利。
从工艺革新到节能改造,研究所正在书写着绿色制造与职工福祉双赢的新篇章。未来,该所将继续深化绿色工厂建设,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数字化智能制造等领域持续探索,为职工创造更安全、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工作环境,为中国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