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劳模对话年轻干部,基层治理需要更多传承精神——青浦区总工会举办特殊圆桌对谈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庄从周 发布时间:2025-08-20 16:52

摘要: 一场关于劳动价值与精神传承的对话在盈浦街道就此展开。

“劳动应是创造美的,在你认真劳动的过程中,必能发现美。”主持人、盈浦街道总工会副主席的一席开场白,为这场特殊的圆桌会定下基调。日前,青浦区总工会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圆桌对谈,新老劳模代表与二十余位年轻干部围坐畅谈,一场关于劳动价值与精神传承的对话在盈浦街道就此展开。


“评劳模的时候,我都不知道什么叫劳模。”市劳模杨伟英一句轻松打趣,引得全场笑声。这位在社区耕耘28年的老书记坦言,荣誉也曾带来不少压力,“一件事情做不好,别人就会想‘你是劳模为什么做不好?’我心里也火:劳模不也是人吗?我也不是万能的!”但历经岁月沉淀,她也逐渐释然:“我本就是不评劳模也会这么做事的人。”正是这份初心,支撑她走过居民区工作的迷茫与艰辛,也让她在退休之际收获居民两面锦旗的深情。


“我原学生物制药,干过药厂,搞过土木工程,现在做基层治理……跨度太大!”新入职公务员袁敏仪的迷茫引起共鸣。而党建办朱艺青向前辈们讨教的问题也戳中大家痛点:“您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会不会错过家人的重要时刻?”面对年轻人的困惑,劳模们以亲身经历回应。杨伟英坦言自己原来“社恐内向”,“一开始做居民区,大家反映问题后,我并不能当面表达能做好,却也暗下决心一定要解决。”但居民的需求推着她成长,现在的杨书记已经是个话痨了,和居民的交流毫无障碍,朱珠书记回忆初入行时“讲话脸红声轻”,如今却能与人对质对话,这份底气的养成是源自:“当你站在居民利益层面,你自然会被激发出能量。”


来自城运中心的陈家东,结合自身从部队到地方岗位转变的经历,分享了他对劳模精神的朴素理解:“在我看来,劳模精神更是一种工匠精神,它不只仅仅是说普通的劳动或者劳动的过程,它更多的是劳动之后带来的价值,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是劳模,因为每个人都有对工作的一个高标准高要求的态度。”他强调,劳动的价值不在于数量的堆砌,而在于那份追求卓越的匠心和对工作的高标准。


“劳模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但干到劳模后,还是要说——为了传承精神。”青浦区总工会基础工作部部长张茹意点明了活动深意。她高度评价了此次圆桌会的形式:“盈浦工会非常有想法,圆桌派加开放麦这个形式很新颖,让大家都有表达的机会。”她认为:“劳模讲述并非吹嘘个人功绩,今天的主题就是要传承这样一种精神,通过这样一个说的活动,就是让大家来了解劳模,走进劳模。”


责任编辑:李轶捷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13年坚守,7万小时安全运转,他...

“一分钟,57次微操,在食管壁打...

宝山“父子兵”接力传承劳模精神 ...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