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17000公里的“传帮带”,上汽师傅一年教会秘鲁徒弟开“无人车”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海雯 发布时间:2025-08-20 17:38

摘要: 从初到时的陌生,到如今的默契高效,闫程与三位秘鲁徒弟用一年时间完成了“传帮带”的接力。

在秘鲁钱凯港的集装箱码头,50辆智能集卡沿着规划路线精准穿梭,集装箱在桥吊与卡车之间平稳转运。指挥调度这些“无人车”的,是三位秘鲁青年——他们一年多前对自动驾驶一无所知,如今已是当地智能集卡自动运营的熟练工。把他们带入行的,正是来自上汽友道智途的港口运营专家闫程。


2024年初,闫程随团队抵达秘鲁,负责智能集卡的部署测试。钱凯港于当年11月开港后,友道智途其他中方成员陆续回国,他成为唯一驻守现场的中方代表。除了运营保障,带好三位徒弟成了他的另一项任务。初见智能集卡,徒弟们既兴奋又担忧:“它真的比人可靠吗?出了问题怎么办?”信心的建立,来自一次次现场验证:复杂箱区灵活转弯、工作强度显著降低、效率远超人工——技术的稳定性逐渐打消了他们的疑虑,也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语言是最大的障碍。闫程仅会英语,徒弟们只会西班牙语,交流全靠AI翻译工具。操作手册、故障排查指南用AI即时翻译,日常沟通时,徒弟们翻词典学英语,闫程则努力了解当地文化。彼此的“向对方靠近”,让技术传授的效率越来越高。开港初期,码头常出现多辆车同时涌入同一箱区的拥堵。闫程带着徒弟一点点研究如何提升运营效率,并和国内的算法开发团队持续优化。目前,即使40辆车同时作业,码头内也能顺畅流转。


今年5月的一个夜班,闫程因跨国会议暂离现场,此时正是作业的高峰时期。三位徒弟首次独立指挥:检查车辆状态、实时调度转运顺序,直至凌晨3点最后一个集装箱稳稳落位,全程零失误。“这标志着本地团队具备了完整的系统管理能力。”闫程表示。如今,徒弟们不仅能熟练操作系统,还会主动向其他员工讲解智能集卡的优势,成了上汽技术的最佳“宣传员”。



钱凯港的智能集卡停车精度提升近50%、作业效率翻番,背后是一场跨越17000公里、13小时时差的协同——秘鲁团队白天记录每车次停位偏差、故障时长等关键数据,国内技术团队在夜间优化算法,再将新的测试任务传回。


在海外忙碌的闫程,也常感受到来自工会的暖心支持。友道智途工会定期寄送中式零食、节日月饼,缓解外派员工的思乡情绪;重要节日里,还会为家属寄去慰问礼盒,稳定后方支持。


从初到时的陌生,到如今的默契高效,闫程与三位秘鲁徒弟用一年时间完成了“传帮带”的接力。正如运行在钱凯港的智能集卡一样,中国技术在中外协作中找到了精准的“停靠点”,驶向更广阔的未来。

责任编辑:李轶捷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助力品牌战略,服务全球宾客——上...

一支胶水引发的“突围战”:上汽时...

定日县遭遇极寒天气 上汽大通皮卡...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