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群≠不合作,尊重差异才能凝聚职场真正团队力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佳敏 发布时间:2025-08-27 15:09

摘要: 什么才是健康的职场合群文化?

一顿午餐,正“吃”出职场文化新思考。近日,“因‘小李’不和同事吃午餐被领导批评不合群”的职场事件冲上热搜,引发讨论。


当员工的午餐时间正成为职场考核的隐性指标时,我们不禁思考:什么才是健康的职场合群文化?真正高效的团队合作,应当建立在尊重个体差异和专业协作的基础上,而非形式上的“共同进餐”。


网友观点:

午餐自由是员工权利,工作绩效才是衡量标准


日前,上海市总工会官方微信公众号“申工社”就该职场话题展开讨论,超过4000名网友参与。


在“工作日,你会和同事一起‘组团’吃午饭吗?”的问题下,超过三分之一的网友坦承,自己就是“独行侠本侠:一个人吃饭才是顶配!不用迁就节奏,不必应答话题,独自片刻清静”;而面对“你认为不和同事一起午饭,是不合群吗?”的调查,更有近70%的网友选择:“毫无关系!吃午饭是个人时间,想怎么安排都可以,应该尊重”这一选项。


网友“小星星”在“申工社”评论区留言:“支持小李,午饭吃或不吃,自己一个人吃还是和谁一起吃本来就是个人的意愿和心情决定的,吃个午饭还要上升到人情世故,不累么?”由此可见,大多数网友站在了小李这方,认为员工享有“午餐自由”,而工作日中午一个人吃饭的,也占据了更高比例。


而网上支持小李的声音也是大多数。网友“职场导师Tina”指出:“强迫社交只会造成虚假和谐,真正高效的团队懂得尊重差异。”这条评论获得超1.2万点赞,许多人分享类似经历——被要求参加各种非工作活动,感到私人空间被侵犯。此外,另一条高赞评论也表示:“合群不等于必须一起吃饭,而是工作中相互支持。我每天利用午休时间学习课程,半年后技能提升带来项目突破,这才是对团队最大的贡献。”


也有一些观点认为,集体午餐确有价值,但强调“自愿参与”是前提。网友“管理实践者”表示:“我们团队每周三自愿聚餐,交流工作外的话题,反而促进了工作中的默契。”


专家视角:

健康职场应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实质协作


记者采访了一位具有15年HR管理经验的人力资源专家张女士,她指出:将一起吃饭等同于合群是管理上的“懒惰”。真正有效的团队建设是尊重差异,关注实质协作。强制聚餐造就不了真正的团队凝聚力,只有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工作本质的合作文化,才能让每个成员既保持个性又同心协力,这才是现代职场应有的合群观。


“合群的本质是工作协同,而非形式统一。”张女士解释说,“高绩效团队研究表明,优秀团队的特质是心理安全感和相互尊重,而不是行为一致性。有的员工利用午休充电、处理私事,下午工作效率更高,这应当被尊重。”


张女士建议企业和管理者建立包容性团队文化,她说:“要学会区分‘社交合群’与‘职业合作’,公司可以组织低频率、高质量的集体活动,如每月一次的团队午餐,而非强制日常参与,评估员工,也应以工作成果和合作精神为核心指标。”


面对网上的讨论,张女士说:“尽管大家都比较支持‘小李’,但我还是要提醒职场人,保持专业工作态度,在工作中主动沟通协作;可适当参与重要集体活动;礼貌表达自己的需求和习惯,寻求理解。”


“最好的团队文化是让每个人都能自在做自己,同时又能协同工作。”张女士总结道,“当企业学会尊重员工的休息时间选择,员工也会更愿意为团队付出,形成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王枫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高薪、稳定为何对他们失去吸引力?...

考后“真空期”:孩子报复性娱乐、...

职场解压新姿势:今天,你“蛐蛐”...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