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的“心结”,工会如何解?——上海工会心理服务行动观察之三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海雯,李佳敏,李嘉宝,陈恒杨,梁嘉蕾 发布时间:2025-11-27 15:33

摘要: 今年,上海市总工会启动“关爱万名职工心理健康服务项目”,以12351(转3号键)热线为核心,建立专业的心理支持体系。

头图:中交三航局六公司开展心理辅导团课。


面对不断变化的职工群体以及职工对心理服务需求的改变,工会如何接招?连日来,记者在调查采访中了解到,今年,上海市总工会启动“关爱万名职工心理健康服务项目”,以12351(转3号键)热线为核心,建立统一、专业、可及的心理支持体系。同时上下联动,从区产业局工会到企事业单位工会,一地一策、一企一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借助数字化平台拓宽服务入口,建设多层次心理疏导队伍,将热线延伸到工作生活场景……星星点点的布局,正慢慢编织成一张更有力量的支持网络,让职工在需要时有处可依。


心理热线成为第一入口


工作状况突然亮起红灯,小张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项目推进受阻、团队沟通不顺,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也担心职业前景。多日的焦虑不断累积,一日,他终于拨通了12351(转3号键)职工心理健康服务热线,把埋在心里许久的情绪和困惑倾诉出来。电话那端的专业人员耐心聆听,与他一道梳理问题、调适情绪,让小张意识到,原来有些压力,只要有人愿意听,就能卸下一半。


事实上,像小张这样的在职群体并不少见。现实工作与家庭节奏加快,突发的矛盾、失序的任务、积攒已久的误解,都可能让情绪瞬间陷入波动。大多数职工在这样的时刻,需要一个随时能被听见、安全又私密的空间。热线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渠道:不用提前预约、不用暴露身份,可以在最容易开口、也最难开口的那一刻,把话说出来。


长期以来,12351(转3号键)职工心理健康服务热线已成为全市职工日常求助中使用最频繁、最具信赖度的方式。


近日,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联合多单位在此基础上推出“向阳心生”职工心理疗愈计划,将热线与更系统的服务结合起来。该计划特别关注三类群体:困难职工家庭,通过定制化心理疏导和家庭关系调适,帮助其建立心理韧性;遭遇心理危机的职工,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提供专业干预和转介服务;孕期、产期、哺乳期女职工,提供产前产后心理调适、职场适应辅导和复工心理建设,守护“三期”女性职工心理健康。


心理服务随时可及


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节奏快、无暇上门咨询等难处,上海基层工会不断创新平台,让心理服务上线,为劳动者提供“云咨询”。


如何能搜索到就近就便的心理服务?在嘉定,区总工会联合区卫健委,依托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推出“心疁在线”小程序,提供一站式心理服务。平台不仅涵盖心理测试、科普知识和放松训练,还整合了街镇精神健康社工站和医院资源,为职工提供免费咨询和专业指导。


借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心理门诊,中交三航局工会打造了“幸福心空间”心理服务专线,为职工及其家属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心理支持。该专线不仅涵盖线上视频咨询和线下面对面问诊,还通过微视频课程、心理知识讲座、情绪调适技巧分享等多种形式,为职工提供可操作的心理疏导方案。在繁忙的工作节奏中,无论是在一线承压的职工、长期驻海外的职员,还是关心家属健康的员工,都能通过这一平台获得切实帮助,实现压力释放、情绪缓解与心理健康提升。


守护职工心理健康


不少工会还组建起心理观察员队伍,发动员工志愿者关爱守护身边的每一位同事。


在中国宝武,为了让心理支持深入到每一条生产线、每一个班组,企业搭建起由情绪观察员、基层疏导员、EAP执行师、专家顾问团和心理专业委员的五级队伍。由工会干部、班组长兼任的千余名疏导员、上万名情绪观察员及时疏解员工情绪压力;EAP执行师负责承接与干预;十余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组成专家团队,为复杂个案“把脉”。宝武“一十百千万”心理关爱人才梯队建设,让心理服务在超大型企业中真正具备“发现问题—快速响应—持续跟踪”的能力。


对于上海高院来说,把心理关怀升级为职业健康体系的重要部分来建设。长期的高压、办案压力与情绪负荷,使司法职业更需要稳定的支持机制。高院通过专家热线、面对面咨询和内部志愿咨询师队伍构建了一个“组合式”支持体系,累计服务已超过1000人次;拥有 200 余名持证咨询师和 180 名志愿者,开展同伴心理辅导。


在当前职工心理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工会如何寻找更精准的关怀切入点?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迎智正能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陈光指出,关键岗位群体应该优先获得关怀——经常需要应对较大的工作压力或面对工作对象的负面情绪,长期累积会反作用于从业者本身。同时,他强调普惠性服务的重要性:快节奏与高强度竞争已成为多数职工的普遍背景,常态化心理服务对缓解这种广泛压力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李轶捷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倾听职工的心声,为何并不容易?—...

职工的“心”事,你懂吗?——上海...

​八旬老人真情点赞:“他们待乘客...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