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杜鹃花在上海绿地绽放!上海植物园科研中心张春英20年探索杜鹃花绿地栽培“上海方案”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慧,饶茗柯 发布时间:2024-07-11 12:44

摘要: 张春英却“逆天而行”,多年来一直在筛选适合本地的抗逆新品种,针对上海气候与土壤特性,建立杜鹃花综合评价筛选技术体系。

“今年高温天多,2021年杂交的12个组合,只有一半活了下来,所幸一些小苗挺了过来,也算是一次耐高温‘烤’验的筛选吧。”


8月下旬的一个午后,上海植物园杜鹃花苗圃像蒸笼一样闷热,张春英边仔细观察花苗的生长情况边解释说,杜鹃花对温度湿度要求较高,它的种子特别小,像锯末一样,播种就要特别精细,今年2月播种后遇到封控,为了让小苗活下来,她一直与养护阿姨保持热线交流,通过拍照、视频,遥控指挥遮阴养护、病虫害防治……



上海的气候高温高湿,土壤偏碱性且黏度过高,而杜鹃花喜酸性和疏松土壤,绿地养植难度很大。但张春英却“逆天而行”,多年来一直在探索上海杜鹃花栽培技术,筛选适合本地的抗逆新品种,针对上海气候与土壤特性,建立杜鹃花综合评价筛选技术体系。


张春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报考华中农大的观赏园艺,是觉得这个专业好玩。之后在北京林业大学攻读花卉育种的硕士研究生,“跟花花草草接触时间长了,会日久生情,慢慢喜欢上的。”从1998年进入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到转调到上海植物园,张春英一直专注于杜鹃花、木槿等木本花卉资源的引进筛选、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工作,尤其对杜鹃花,情有独钟。


“有道是‘无鹃不成园’,杜鹃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中国的杜鹃花资源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每当杜鹃花盛开时,满树繁花,颜色多彩艳丽,特别漂亮,是很多其它木本花卉无法比拟的景观效果。”


张春英喜欢杜鹃花,但是在上海绿地大面积栽培困难重重。杜鹃花喜湿凉,要求土壤疏松,PH值4-6为宜,上海市区土壤的PH值均值8.3以上,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也往往不达标。张春英喜欢挑战高难度,“搞科研就要有创新精神,一旦突破就很有成就感。我想让杜鹃花在上海也成为‘漂亮又好养’的花卉。”




花卉筛选和育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杜鹃花品种从杂交到绿地推广种植长达9至10年。但张春英二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笑看花开花落,从不觉得枯燥。 “育种的过程是充满期待的。”每年春天,张春英都坚守在苗圃中,观察记录杜鹃花的成长,“想象杂交后代开花后的颜色、形状,杂交后会不会比‘父母’长得更好,会很开心。”


张春英带领研究团队近两年来共收集杜鹃花资源200余份、木兰100余份、木槿30余份,为提高杜鹃花的本土适应性和观赏性进行品种筛选、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研究,筛选的优良品种已在上海徐汇、虹口等多个区应用。


同时她还积极开展杂交新种质创制,并针对我国木本花卉育种技术研究滞后和育种周期长的问题,开展抗逆、观赏性状遗传分离规律和杂种早期鉴定分子标记研究,为木本花卉定向育种和缩短育种进程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已经选育杜鹃花优良子代单株30多个,国家林业局授权杜鹃花新品种“玉秀”、“胭脂”等4个。“其中两个品种对土壤pH值不敏感,有一定耐弱碱能力,可以在pH7至7.5的土壤中栽培。”




“杜鹃花杂交后会收获几千几万株后代,传统田间栽培需要3年才能判断它是否耐碱,胁迫栽培筛选也需要一个生长季,而且对栽培条件和试验材料要求较高,我目前想建立一个快速筛选体系,利用生理生化或DNA分子标记,短期内能完成筛选,比如1个月或者更短的时间,这将大大节省栽培的空间、时间,也会降低人力成本。我希望3-5年内实现方便快捷筛选。”张春英说,筛选剩下的不耐碱杜鹃花子代,观赏性状优良的可以转向盆栽品种的培育,作为盆花新品美化居家环境。


让上海绿地盛开多姿多彩的杜鹃花,是张春英的梦想。20年来,她围绕上海绿化技术问题攻坚克难,带领团队完成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20多项,建立了杜鹃花综合栽培技术体系和杜鹃花菌根研究技术体系,开发优良菌株和接种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主持编制国家林业局行业标准《杜鹃花绿地栽培养护技术规程》,标准化栽培技术在上海多个绿地建设项目中应用示范。她也成长为上海市绿化行业领军人才、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工匠。


面对累累硕果,张春英却说,杜鹃花品种培育和绿地栽培要解决的难题还有很多,唯有坚持不懈才能实现突破,要学会从失败中寻求新的思路。她印象最深刻的失败是刚进入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时,将研究目标锁定高山杜鹃,最终因其耐热性难以突破而止步。后来她把主要研究类群定位为耐热性较好的映山红类杜鹃花,把高山杜鹃作为长线研究对象默默坚持。搞科研时,张春英一直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寻找新角度和突破方向,因此持续得到课题资助,不断形成阶段性成果。


“工匠精神对于科研人员,就是痴心坚持、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张春英说,“我想通过我们团队的努力,能实现杜鹃花品种抗逆性的升级,只需要土壤简单改良、常规的养护,不同品种的杜鹃花就能在上海绿地绚丽绽放!”为了探索杜鹃花栽培的“上海方案”,她将一如既往,勤耕不辍。


责任编辑:饶茗柯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跨界+创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生我“材”必有用!上海聚威新材...

临危受命,上海奉锦环境建设管理有...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