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要在抗日中做先锋丨那些镌刻于心的时代先驱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朱兰英,张锐杰 发布时间:2025-09-03 10:57

摘要: 如果我牺牲了,别为我悲伤。

上海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既是两次淞沪战役的主战场,与14年中国抗战史相始终,也曾是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和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交汇点。


为了抗战胜利,上海工人阶级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出了宁死不做亡国奴的怒吼,在抗日中勇作先锋,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作出了巨大牺牲。


记忆从未褪色,历史仍在回响。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他们的名字和事迹,我们不能忘,不敢忘,不会忘。



陈云

“为了担负起扩大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彻底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神圣的任务,强大的党的组织是必要的”


“一·二八”事变爆发后,上海各界抗日救亡浪潮不断高涨。在党的领导下,沪西17家日商纱厂工人举行大罢工,抗议日军侵略上海,声援十九路军抗战。在陈云等人领导下,大罢工持续了四个月。这一时期,陈云深入工人群众中间,组织工人罢工斗争,指导开展工人运动,使党团组织进一步壮大,推动了上海工人抗日救亡运动发展。



刘晓

“党的领导先要统一起来,行动一致,才能更加有效”


1937年5月,党的白区工作会议召开后,刘晓受党中央派遣到上海恢复和重建地下党组织,领导党的秘密工作,任中共上海群众工作委员会书记。刘晓到上海后的首要任务是着手建立上海党组织领导机构。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刘晓、冯雪峰和王尧山组成中共上海三人团,刘晓全面主持上海地下党的工作,通过各条战线的党员和活动分子有力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全面展开。他说:“上海的党员很少,但群众组织很大,党的领导先要统一起来,行动一致,才能更加有效。”


1937年11月初,经中央批准,在中共上海三人团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中共江苏省委,刘晓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11月12日,上海除租界地区外全部失守。12月中旬,潘汉年前往香港,刘晓仍留在上海,负责主持中共江苏省委的工作。从抗日战争一直到上海解放,地下党的领导机关始终没有遭到破坏。



刘长胜

“上海工人在我国斗争史上曾写着自己光辉的一页”


1937年下半年,根据党中央部署,刘长胜来到上海。除短暂撤离外,直至上海解放,刘长胜一直战斗、工作于此。期间,他在工人中开展各种形式的时事、政治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工人到夜校学文化、学政治,利用各种方式教育引导工人积极分子。他还主持创办了《劳动》等多份深受工人群众喜爱的刊物,普及工会知识。


长年在上海革命斗争,刘长胜对上海特别是上海工人有浓厚感情,不止一次地撰文赞扬上海工人阶级的伟大贡献。1944年,刘长胜在《上海工人与抗战》一文中强调:“上海工人在我国斗争史上曾写着自己光辉的一页,对中国革命所起之推动作用,人人皆知的。”



王根英

“不行,我得回去取!”


1906年,王根英生于上海郊区一个贫民家庭。11岁时,她开启了童工之路。1924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建立了工友俱乐部和工人夜校,王根英立刻参加了夜校学习。她在这里不仅学文化,还学习政治。1925年在五卅运动中领导英商怡和纱厂工人参加总同盟罢工。1926年正式成为中共党员。1926年组织纱厂工人罢工。后任中共上海沪东区委女工部长、上海总工会组织委员。1926年至1927年参加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担负沪东工人纠察队的武器保管和运送任务。1927年任中华全国总工会首任女工部部长。起义胜利后,当选为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委员。


1938年秋,王根英被调到八路军第129师供给部财经干部学校任政治指导员。1939年3月8日,学校驻地遭日军突袭。突围时,王根英发觉一个装有党内文件和公款的挎包没有带出来,她站住了:“不行,我得回去取!”不顾个人安危,拔腿就向冒烟的村子跑去取回挎包。但在折返时,她不幸与日军遭遇,壮烈牺牲,年仅33岁。


茅丽瑛

“为义卖而生,为义卖而死”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的呼声震动着茅丽瑛的心灵。1938年回到上海后,茅丽瑛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和妇女解放工作中。1938年5月,她当选“中国职业妇女俱乐部”主席,领导妇女界抗日救亡活动。同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下半年,“义卖”“义演”是上海人民为浴血奋战的新四军募款的主要方法,其中“中国职业妇女俱乐部”推出的物品慈善义卖会规模最大,茅丽瑛作为主要负责人,面对敌人的威胁、恐吓,提出“为义卖而生,为义卖而死”的口号。1939年12月12日晚,茅丽瑛遭到日伪特务暗杀,身中三弹,于12月15日在医院牺牲,时年29岁。



朱学范

“只有世界上劳动阶级的切实合作才能奠定世界真正的和平基础”


朱学范1905年生于浙江嘉善县(今上海市金山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朱学范在上海参加工人武装起义,后历任上海邮务工会常务委员、上海总工会主席、全国邮务总工会常务委员。


1935年12月9日,北平抗日救亡运动爆发后,上海的抗日救亡呼声越来越高。1936年1月1日,朱学范在《申报》发表了文章《中国劳工运动之前途》。他认为,劳动阶级在国家无事之秋,为发展国民经济之先锋,在国家非常时期,为复兴民族之大众集团。要挽救中华民族不被日本帝国主义灭亡,全国劳工必须团结合作,奋起抗日。“只有世界上劳动阶级的切实合作才能奠定世界真正的和平基础。”他希望把占世界上占大多数的中国贫困劳工,介绍到各国工运里去,以寻求世界劳工共同的福利。


责任编辑:李轶捷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工人要在抗日中做先锋丨工厂里的无...

工人要在抗日中做先锋丨她们被称为...

工人要在抗日中做先锋丨产业工人和...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