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端木叶萧萧下,更与愁人作雨声。本周,一波降雨将重启深秋模式。其实,上周末,风雨就裹挟着冷空气“到货”了。而从今天起,一连5天天天雨不停,周初气温较低,最低11度左右,最高15度,体感上妥妥的是深秋到了。周四气温有所回升,最高到18度左右。周末开始,天气转好,但气温也将一路走低。
昨天是小雪节气,二十四节气其实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先民们的经验总结。气象专家介绍,小雪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此时节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的节气,提醒市民及时关注天气信息,提前做好防寒保暖。
上海中心气象台 11月22日16时发布的一周天气预报:
11月23日 周一:阴转小雨,11-14度
11月24日 周二:阴转小雨,11-15度
11月25日 周三:阵雨,13-17度
11月26日 周四:阵雨,15-18度
11月27日 周五:小雨转阴,13-16度
11月28日 周六:阴转多云,11-14度
11月29日 周日:阴转多云,10-13度
气象专家关于皮肤与天气关系的最新爆料——
作为人类接触外界的第一道屏障,皮肤对天气状况相当敏感,而气象专家正在探究天气与皮肤疾病的隐秘关联!
此研究由上海市气象与健康重点实验室与复旦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共同开展,目前已有初步研究成果,快来看看有哪些新发现!
1.湿疹真的因湿而起?
湿疹是最常见的皮肤疾病之一,人们通常会“顾名思义”,认为空气潮湿会引发湿疹。但从分析结果上看,恰恰相反,湿疹很可能是由于环境干燥所引起的。湿疹与气温、总日照时数有显著的正相关,其中日最高气温相关性最高。日平均气温在28-31℃时湿疹就诊人数呈现峰值。
湿疹的发病还与环境污染物相关,随着污染物PM2.5和PM10浓度升高,就诊人数随之增加。PM2.5和PM10每升高10微克/立方米,湿疹的就诊人次分别增加0.21%和0.25%。
2.含“日光”的皮肤病与光照有关?
日光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等皮肤疾病均含“日光”二字,研究证明这两种疾病均和总日照时数、紫外线强度呈显著正相关,且存在1-3天的滞后,也就是说随着日照、紫外线强度的不断增大,就诊量增多,同时在暴露日晒后1-3天出现症状并进行就诊。
3.哪些皮肤病偏爱秋冬季?
通常情况下,气温高、湿度大、紫外线强的夏季是许多皮肤疾病的高发期。但银屑病恰好相反,多发于秋冬季(10月到次年1月)。它与气温、湿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气温低、较干燥的冬季病情往往容易加重。
带状疱疹也在10-12月有一次爆发高峰(另一次爆发高峰在3-6月)。这可能与秋冬季的病毒传播高发有关。近期有相关皮肤问题的朋友,要加强防范和护理。
为皮肤设条警戒线:皮肤疾病风险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