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2023前列腺癌学术周暨浦江前列腺癌高峰论坛上,上海市泌尿肿瘤研究所机器人手术创新中心在沪成立,挂靠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当天,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前列腺癌亚专科团队发布了2年多来机器人前列腺癌手术最新数据:肿瘤医院单中心每年开展近千例早期前列腺癌机器人根治手术,接受保神经根治术的患者比例超90%。
上海市泌尿肿瘤研究所所长、机器人手术创新中心主任叶定伟教授表示,中心将积极推广机器人手术在泌尿肿瘤中的应用和发展,储备该领域优秀人才,推动行业间互动交流,打造开放的手术技术体系,聚焦新理念、新技术,新术式为“医疗+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手术的发展争取主动权,为泌尿肿瘤机器人手术创新制定“上海标准”和为“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贡献力量。
年轻前列腺癌患者比例上升
高生活质量成重要诉求
叶定伟教授表示,中国前列腺癌发病呈现一个逐渐低龄化的趋势,更多年轻的前列腺癌被早期诊断,该中心数据显示60岁以下早期前列腺癌接受根治手术的患者比例呈现每年3-4%逐年上升,其中很多患者刚刚步入中年或即将步入中年,他们通常对手术后生活质量的要求会更高。
根治手术是前列腺癌患者获得治愈效果的首选方案。然而男性前列腺紧邻性神经,手术稍有不慎便很有可能导致性功能的丧失,因此,术中保留性神经是低龄前列腺癌患者需求强烈、同时也是手术难度较高的操作。
机器人精准手术的开展,让更多前列腺癌患者在获得同质疗效的同时,有望更大程度保留性神经。然而既往前列腺癌手术操作指南均基于西方人群体征,并不完全适用我国人群骨盆相对狭窄的特征。前列腺深嵌在人体骨盆最底部,相较于欧美人群,中国男性骨盆呈现出深马桶的结构,前列腺位置更窄、更深,相应手术操作空间小、难度大,因此欧美国家的手术方式在在国人前列腺癌治疗中时常“碰壁”。如何才能让机器人精准手术更好应用于中国人群?
早在数年前,叶定伟教授带领团队就针对国人骨盆构造特征开发了高度契合中国人群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式 “复肿技法”, 通过五个关键手术步骤:结构辨认、性功能保护、控尿功能保护、止血防渗、盆底重建,在实现最大化肿瘤根治的同时,保证患者的功能恢复和术后安全,让前列腺癌患者“生存率、生活质量”齐飞跃。
升级机器人精准手术
“复肿技法2.0”获国际顶级专家认可
随着中心多台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装机投入临床使用,以及国产手术机器人临床研究的加入,叶定伟教授第一时间推进了机器人手术系统超精细解剖下的“大版本升级”,即基于精准机器人手术体系的复肿技法2.0版,在“操作系统(复肿技法2.0)+人工智能硬件(最新一代手术机器人)”双升级的助力下,肿瘤医院单中心每年完成近千例早期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手术,其中接受保神经根治术的患者超90%。
全球机器人手术协会主席和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机器人外科主任Vipul R.Patel教授参加此次学术周和论坛活动,在参观了上海市泌尿肿瘤研究所机器人手术创新中心、现场观摩了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叶定伟教授团队的机器人手术后,Patel教授评价叶定伟领衔的机器人手术技术带来了许多创新,有望将机器人手术推向更高的水平。他亲笔签署聘书邀请叶定伟教授担任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客座教授,同时授予叶定伟教授全球机器人手术协会荣誉会员称号,以表彰他在泌尿肿瘤机器人手术应用及创新领域作出的卓越贡献。
头图为泌尿肿瘤研究所机器人手术创新中心在沪成立。肿瘤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