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6日,73岁的心力衰竭患者张先生拿着复诊的心超和检验报告单,找到了“家门口”医院的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心内科主任曹华明问:检查结果有问题吗?曹华明仔细看完报告后兴奋地说:“非常好!相关指标已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
原来2023年4月,张先生在因急性心肌梗死在外院植入支架后,多次发生胸闷、气短、无法平卧,明确诊断为心力衰竭,之后短短5个月先后就住了4次医院,让他苦不堪言。
2023年11月底,张先生获知“家门口”的市北医院有了专门的心衰治疗中心,心里踏实了许多。
有一天中午,张先生胸闷难受,就近来到市北医院心内科就诊,被告知需要住院,这是他第5次因为心力衰竭住院了。
入院后,曹华明主任医师率领心衰中心医疗护理团队对张先生进行了全面评估和分析,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合并疾病等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给予其基于指南的心衰药物治疗,同时还进行心衰相关知识宣教、用药和饮食指导。
经过悉心治疗后,张先生症状缓解,准备安排出院。但张先生却不愿出院,他说:“徐医生啊,我实在不敢回家,我怕一回家没几天又来住院了”。了解患者内心的担忧后,主治医生徐佩尔和床位医生陈怡一有空就与其聊天、沟通,很快就打消了张先生顾虑。考虑到张先生短期内反复住院,可能与其出院后未能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有关,并了解到张先生及家属均缺乏相关的心衰知识,于是特地邀请张先生及家属加入了“微信心衰患者群”,并告知其心衰治疗中心电话,方便联系,同时也留下患者电话,以便随访医生对其进行家庭用药指导等等。
张先生出院了,心衰中心的徐佩尔、陈怡等医生负责定期对张先生进行电话和门诊随访。有一天深夜11时,陈怡医生收到张先生一条短信;“陈医生,我最近的血压升高了,刚测血压高至160mmHg,我能加服一片地平片吗?”陈怡对张先生的病情了如指掌,立即告诉他:“加量诺欣妥,暂不用地平片,因其可能会影响心功能”。很快张先生血压控制住了,心功能也得到保护。
“徐医生,我最近感觉又胸闷气短了,是不是又要住院啦?” 徐佩尔副主任医师预约张先生先来医院看门诊,给其完善心衰指数、心电图、心超等检查后,得出结论是心功能尚可,于是与张先生深入交谈,发现他最近心理负担较大,焦虑、心烦,导致晚上睡不着觉,有时只能睡两三个小时,所以人就不舒服。问题的症结找到了,徐医生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并加用一些药物调理后,张先生症状有了明显好转。
在随访的8个多月中,张先生未再因心力衰竭症状加重而住院,从刚接触张先生时其不敢独自出门,到现在他已能自己逛公园、乘公交车出门,到处走走,其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张先生感激地说:“多亏了医生经常打电话来叮嘱我用药,教我如何进行自我监测,并且指导我在家做一些简单的康复运动。真没想过,我这辈子还能离开病床,到外面去兜兜转转”。
据悉,市北医院地处静安区北部的彭浦新村,老年人口占比超过上海市平均水平,很多老人患有心血管病,特别是心力衰竭管理面临治疗难、欠规范、缺管理三大挑战。一个偌大的居民集聚区因没有心衰治疗中心,给急诊救治、出院随访、康复指导等都带来不便。2021年9月,该院在静安区卫健委的支持下,成立了心衰治疗中心。
该院院长陈俊峰说,自心衰治疗中心成立以来,像张老先生这样的病例有很多。目前该心衰治疗中心建设已通过了中国心衰中心联盟认证。近3年来,市北医院心衰中心入组患者已超过300多人。
头图为曹华明主任(中)和床位医生陈怡正在查房。喻文龙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