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在家办公有这么多好处,不过这种模式的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原因在于人类是社交动物。许多尝试远程工作的人,常常感到孤独,一个人工作也考验着他们的自控力和沟通能力。
在率先尝试远程办公、在家办公的国外企业中,有不少早年间尝试的案例。2006年,惠普停掉了数百名IT员工远程办公。2008年,英特尔也要求IT部门一半以上的雇员停止远程办公。2013年,在家办公的文化在美国被炒得如火如荼,在家办公的员工数直线上涨。在这样的情况下,雅虎的首席执行官Mayer就对所有在家办公的员工怒斥:要么回来,要么走人。Bust Buy也紧接着取消弹性工作机制,要求所有正式员工到公司总部上班。
当下,谷歌、推特也宣布正在逐步尝试推广员工在家办公。在家办公好处多,但是对于员工和企业都面临挑战:在家办公要求员工有更强的自控能力,以及追求最好业绩的激情,要求企业相应的技术和规章制度落实到位。
而办公交流成本的增加也是一大问题。受空间和距离的影响,平日走几步就能直接找到同事讲清楚的问题,线上沟通要耗费更多时间。在家虽然舒服些,但沟通效率比较低,有时候要多工作一两个小时才能完成当天的任务。当面交流总是比电话、语音更容易。“在公司能更好地和同事沟通交流,有什么事情或问题很快就能解决。比如给老板汇报工作进展,和同事共同审核文件,同事间偶尔的闲聊也是增进互相了解,更好地在一起工作。”一家企业电商运营部的策划张小姐说道。她认为,跟同事面对面的交流并不仅仅是工作需要,而是一种心理需求。“在家总是一个人,这种隔离状态会有些孤单。平时和同事工作间隙还能闲聊一下,俗称‘茶水间时间’,说说热点新闻,聊聊明星八卦也挺好的。说到底,人还是需要社交的。”
在某商务公司坐班工作的杨先生则有了另一份担忧。担任部门经理的他认为,长期的灵活办公模式,会分散团队凝聚力、加大管理难度,同时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混合办公更像是一种折中的方案,灵活有度。如果采取这种模式,或许员工很开心,但我作为管理者是有一定担心的,管好员工、抓好工作进度都是不小的挑战,况且,‘灵活办公’运用不当,更像是在‘孤军奋战’,管理者的履历和管理能力或许会打上折扣,员工缺少面对面交流,在职场能力上会逐渐封闭。”杨先生坦言道出自己的思考。
诚然,不论上班的形式如何改变,在拥抱更人性化的上班模式同时,职场人也不能掉以轻心。灵活的模式方便自己,也需要更加自觉做好工作,心中还能保留一份理想初心,规划自身的职业发展之路,拥抱时代变化。
本文首发于《上海工运》2021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