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龙华烈士陵园内,王孝和烈士之女王佩民将一束鲜花放在烈士墓前,陪伴在她身侧的是国家电投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领导、党员和群众代表们。每逢清明,上海电力党委都会组织广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员青年赴龙华烈士陵园祭扫王孝和烈士,作为企业继承发扬红色基因的传统,至今已坚持了26年。
今年是上海解放75周年,上海总工会成立99周年,亦是工人阶级杰出代表王孝和烈士诞辰100周年。几十年来,职工群众从不曾忘记王孝和正气凛然的面容。在诞辰百年的特别日子里,王孝和生平展开幕,上海职工汲取先驱的精神力量,传承发扬“孝和精神”。
追溯:扫墓是最初的记忆
扫墓,是王佩民对父亲王孝和的最初记忆。每年清明,从杨树浦发电厂开来的车会带上妈妈、奶妈、姐姐和自己,驶向虹桥公墓。记忆中的画面里,有墓地上夹道相迎的市民以怜爱的眼神望着自己和姐姐:啊,她们就是王孝和的一双女儿;更有陈毅市长在临时搭建的篷房内,向他们一家人嘘寒问暖:生活上过得好吗?有没有什么困难?
王佩民未曾亲眼见过父亲,在王孝和就义的三周后,她呱呱坠地。她的名字取自父亲在监狱中写下的给妻子的亲笔信——“但愿你分娩顺利!未来的孩子就唤他叫佩民!”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佩民从母亲忻玉英的口中了解到了更多有关父亲的往事,比如他俩的婚姻,王孝和与忻玉英的婚姻是长辈们很早就定下的娃娃亲。但最初,出生于上海又读过书的王孝和,对这桩父母之命的姻缘有过强烈的抗争,甚至还写了悔婚信。好在,故事后来的发展柳暗花明,第一次见面时,他俩一见如故,真心爱上了对方,1946年,王孝和与忻玉英喜结连理。一年后,两人诞下爱情的结晶,王佩民的姐姐王佩琴。
又比如,他如何在杨树浦发电厂工会常务理事与中共地下党员两重身份间顶住压力与危险……以及,即将被捕前的最后时刻——1948年4月21日的上班途中。事实上,早在20多天前,国民党欲逮捕他的风声就已传出。但无论忻玉英怎样劝其躲避到宁波老家,王孝和都断然拒绝。他为什么执意选择留守呢?“因为爸爸没有接到组织上让其撤离的指示。其实,上级已经下达了撤离指示,但交通员没法通知到爸爸。他组织纪律太强了!”王佩民叹息。
寻找:跨越时空的思念
在给父亲王孝和的一封信中,王佩民曾这样写道:“爸爸,我一直在找您,可我到现在也没找到您,我相信我以后一定会找到您的!”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见过父亲的王佩民有时会想,“我真的有过这样一位父亲吗?”
寻找父亲的身影,是王佩民一直以来的坚持。1994年,烈士墓将迁往龙华烈士陵园,“我想,这是我唯一能看到父亲的机会了。”王佩民说,在她的强烈要求下,陵园管理方破例同意,让她在开棺时看一下棺内的父亲,“这就是从未见过父亲一面的我,作为女儿,唯一一次与他、敬爱的父亲相见时的情景,我强烈感受到父亲是真真切切存在的。”
2018年6月,在CCTV《朗读者》节目中,王佩民选择了作家刘亮程的《先父》,献给她想念了70年、并且思念仍会继续绵延的父亲王孝和。
今年2月4日,王孝和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沪东工人文化宫的舞台以音画诵读的形式再现了王佩民这份跨越时空的思念,“70多年来,我一直在‘找寻’父亲王孝和,竭尽所能找寻与他有关的事物。”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舞台上,一封封的亲笔家书、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内珍藏着的工作证等一个个画面闪现,这是女儿终于“找寻”到父亲的有力证明。
传承:“孝和精神”在当代
舞台的演绎都是现实的写照,一个个画面来自于真实存在的今天,“孝和精神”跨越时间和空间,在上海各地传播,英烈精神激励着新一代职工群众、学生青年,代代相传——“永生——王孝和生平展”正式开展后,在沪东工人文化宫持续展出。展览全面呈现了王孝和同志的英雄事迹和光辉壮烈的一生。一群杨浦的职工受聘为沪东工人运动史宣讲团新成员。期间,团体预约、个人参观接连不断。
龙华烈士纪念馆中特辟“王孝和”生平展区,一幅展现他在英勇就义前微笑走向刑场的素描作品放在展区正中央,一旁是他的话语——“前途是光明的,那光明正在向大家招手呢,只待大家努力奋斗。”
提篮桥监狱把当年“王孝和笑赴刑场,慷慨就义”的处刑场改建为“孝和广场”,也称“王孝和就义处”。在这处昔日的刑场中央矗立着王孝和烈士的雕像,每年清明前夕,监狱开展“清明祭英烈,忠诚铸警魂”祭扫活动,组织党员民警在孝和广场瞻仰王孝和烈士纪念像、缅怀革命先烈、学习革命事迹。
传承王孝和精神本就是国家电投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弘扬红色文化的一部分,不仅每年清明会组织职工前往龙华烈士陵园祭扫,杨树浦电厂还先后恢复和建立了“王孝和纪念塑像”“上海电业职工革命斗争纪念塑像”“厂史陈列室”“实物陈列室”“反‘2·6’轰炸纪念碑”。这些红色资源悉数向社会公众预约开放,每年慕名而来的党员干部、企业职工、院校师生络绎不绝。
与此同时,上海电力还在打造红色文化上着力,在王孝和英勇就义四十周年、五十周年、六十周年之际,举办纪念活动,并先后拍摄《中国电力工业的摇篮》和《忠魂永存——英勇不屈的王孝和》录像片,演绎情景剧《点亮心灯》,把史料转化为教材。杨树浦电厂职工几乎人人对王孝和的故事耳熟能详,“我们杨厂职工都是‘孝和精神’兼职解说员。”杨树浦电厂职工董建星说。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孝和精神”延绵至校园,杨树浦电厂与上海电力大学联手,启动王孝和烈士史料挖掘,并打造一堂原创沉浸式红色情景剧党课;上海电力大学的大学生艺术团舞蹈团,创编校园精品剧《王孝和》,将王孝和的英勇事迹通过艺术化整合搬上舞台;徐汇中学成立“王孝和中队”,孩子们从《永生——王孝和的故事》书中了解英雄往事,前往龙华烈士陵园祭奠先烈……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对王孝和烈士的最好纪念,就是把他追求的正义和光明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生平展开展的现场,宣讲团成员李啸峰表态发言。学习王孝和的故事,传承王孝和的精神,这份英烈精神正是如今我们不断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所在。
王孝和烈士小传:
(1924-1948)浙江鄞县人。在上海励志英文专科学校读书时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4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进杨树浦发电厂工作。1946年,在上电工人“九日八夜”罢工斗争中表现出色,1948年1月当选为工会常务理事。为维护工人利益,不顾特务威逼,领导工人与厂方开展斗争。1948年4月被捕,备受重刑,威武不屈,以监狱与法庭为战场,揭露国民党的罪恶行径。同年9月30日,在上海提篮桥监狱被枪杀,就义时仅2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