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总工会筹委会迁入中山东一路14号办公至今,外滩“最年轻的老大楼”见证初心与传承

来源:上海工运 作者:阎梦华,李成溪 发布时间:2024-07-13 13:25

摘要: 中山东一路14号,原为交通银行大楼。

中山东一路14号,原为交通银行大楼。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研究党史、工运史的专职教师郭秋萍告诉记者,“上海解放的时候,上海曾经的市长陈毅就把这幢楼给了上海总工会,给了上海的工人阶级,给了上海的广大职工。”根据《上海工运志》记载,1949年5月31日,全市工人代表2300余人在大光明戏院举行五卅运动纪念大会,会上宣布成立上海总工会筹备委员会。6月3日,上海总工会筹备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委员会议,刘长胜为筹委会主任。是日起,在外滩中山东一路14号办公。而后,上海工会的名字几经更迭,至1959年8月27日改称“上海市总工会”,至今沿用。75年来,市总办公大楼始终矗立在黄浦江畔,见证着上海工会人的初心与传承;75年来,中山东一路14号也一直向广大职工敞开怀抱,始终是职工们的娘家……


矗立黄浦江畔,外滩边的市总工会大楼,毗邻海关大楼,是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里“最年轻的老大楼”。75年后的同一天,即2024年6月3日,记者循着历史的足迹再次探寻这座大楼的独特魅力。


在大楼外部,记者看到,和外滩一众花岗岩墙面、注重装饰的古典建筑相比,其外观十分简洁大气。立面强调竖线条构图,中轴对称,顶部加高两层作塔状造型,东立面天际线形成“山”字形,底层及入口用黑色大理石饰面,其余墙面都以白水泥粉刷。站在车水马龙的中山东一路汉口路路口抬头看大楼,凝重朴素的外立面,给人一种庄重而不失雅致的质感。


走进大楼内部,一楼门厅铺设彩色水磨石地坪,经扶梯上二楼大厅,高大宽敞,厅内36根圆柱的下半部分以及大厅四周墙壁均饰以瓷砖,地面也铺设拼色地砖。据了解,当时,建筑师大量采用了色彩丰富的水磨石替代昂贵的天然石材,在地面与墙面拼成图案,与天花和大理石柱和谐统一,打造出强烈的色彩与几何效果。


大楼的一楼,是上海劳模风采展。二楼以上,则是今天上海市总工会的办公场所。记者看到,尽管是工作日,但前来“打卡”一楼这个红色网红展的市民也有不少。据悉,大楼一层曾经为上海银行的营业厅,从2018年起,一楼大厅改造成为《时代领跑者——上海劳动模范风采主题展》的永久展览地。这项展览以故事、图片、实物等形式,共计展出了154位劳模的140件展品实物、348张劳模照片、92部劳模视频,目前已成为申城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城市新地标。


走出市总工会大楼,夕阳西下,迎着黄浦江畔的习习微风,本次寻访暂告一段落。但记者心中久久无法平静,尘封的记忆被唤起,历史的车轮还在前行,岁月更迭,红色薪火还在延续,唯有“工”字头初心不改……

摄 影:贡俊祺
责任编辑:李佳敏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强化职工权益保护,源头参与民主管...

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新公司法来了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