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假里,上海周浦实验学校三名13岁的初一男生,用时3天,结伴从上海出发骑行近200公里,抵达杭州西湖。此事在社交网络上引发关注,有网友给父母的“放手”点赞,也有网友指责他们太过“心大”,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岂不是要遗憾自责一辈子。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自由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确实能起到积极作用。与其针对父母该不该放手这一问题打口水仗,不如思考一下,父母该如何放手?放手到什么程度?在给予孩子成长空间的同时,尽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在上述案例中,一位男孩的母亲表示,三个孩子是篮球班的同学,儿子平时爱好骑行,在期末考试前就有了骑行去杭州的想法。此行孩子们带上手机、定位的电话手表,以及骑行装备、补胎工具等,途中在家长们预订的酒店住宿。在她看来,孩子长大了,想要自己探索世界,除了途中的交通安全,她没有别的不放心的。
另据一家超市店主说,孩子在骑行途中曾在店里休息过,她听到其中一位男孩的妈妈打来电话,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以及接下来的行程和时间等。由此可见,这几位母亲并不像网友们担心的那样,对孩子的安全不闻不顾,而是在充分评估了风险,做足安全准备后,才放手孩子去实现自己的想法。
父母过度操心和全方位管控,会使孩子宛如被束缚的小鸟。他们习惯了听从父母的安排,失去了自我思考和决策的机会。遇到问题时,孩子第一反应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而是依赖父母。长期如此,孩子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自信逐渐丧失。这种过度保护,实则是对孩子成长的一种阻碍,让他们难以在社会中独立翱翔。
那么,对于孩子的想法和诉求,哪些该由孩子自己做主,哪些该由父母来把控?
笔者认为,作为家长,首先要学会退到孩子身后。当孩子面临挫折和挑战时,父母们应克制自己直接干预的冲动。例如,孩子参加比赛失利,情绪低落,家长可以在一旁默默观察,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
其次,要学会信任孩子。家长要相信孩子具备解决问题的潜力。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不要一味责备,而是鼓励他们分析原因,相信他们下次能有所进步。这种信任会培养孩子的自信,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更勇敢,更有能力去解决问题。
再者,要尊重孩子的决定。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选择衣物的款式,还是决定周末的活动安排,家长都应尊重孩子的意愿。笔者有一位当妈妈的同事,她的孩子在游戏里结识了几个小伙伴,当孩子提出想去重庆见网友时,这位妈妈并没有反对,而是夫妻俩请了年假,订好酒店和机票,陪着孩子一同前往。结果,网友“奔现”非常顺利,孩子们聚在一起相谈甚欢,逛景点、聊爱好,而父母们也收获了新朋友。
我们要为这些自信勇敢的孩子点赞,这是少年应有的样子。我们也要为父母的开明点赞,有勇敢的父母,才有勇敢的孩子。优秀的孩子离不开父母的托举,这种托举不仅指经济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来自精神层面的鼓励。或许,对我们身边的普通家长来说,适当的放手,更能成就孩子璀璨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