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钢厂员工现场工作环境改善探索与实践

来源:上海工运 作者:侯治波 发布时间:2024-10-05 11:00

摘要: 员工自主动手维护工作环境的主人翁意识和认同感不断增强,现场管理和工作休息环境不断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中国宝武时强调,“要保障好企业员工更好的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培养激励他们的爱厂、爱企业这种责任感,把这些工作做好,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宝钢股份工会始终遵循这一指示,聚力改善员工现场工作环境,通过“最满意”、“零差评”、“星级示范区”评选、“三级延伸”检查验证机制、联管共建、实事工程项目支撑等方式,使现场员工操作室、休息室、卫生间等场所环境持续改观,员工自主动手维护工作环境的主人翁意识和认同感不断增强,现场管理和工作休息环境不断提升。


◎关键词 钢厂现场员工基础管理工作环境改善休息室实事项目

一、改善现场工作环境的重要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面对新的时代环境、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公司规划,员工对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向往不断增强,对提升工作环境、休息条件、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与日俱增。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积极响应员工需求,不断改善现场员工的工作环境,提升职工生活品质,满足公司战略需求,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这也是宝钢股份秉承“员工是实现愿景使命的主人和财富,发展成果要与员工共享”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


对钢铁生产制造企业而言,开展现场工作环境改善,是现场产品质量和生产状态稳定以及本质化安全的需要,是基层党组织落实党中央关于实现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践缩影,是对员工在公司经营发展战略上做出不可或缺贡献的认可,能体现公司与员工共同分享经营发展红利的姿态,彰显公司积极履职尽责的央企社会形象。


二、工会在改善工作环境中的作用


“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是职工和企业共同的追求,实现广大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工会的奋斗目标。宝钢股份工会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要求,结合公司发展经营实际和员工需求特点,以竭诚服务职工为宗旨,在推动企业改善职工工作环境中发挥着积极主动作用。


工会以现场环境改善工作为切入点,深入落实公司对现场管理水平提升、宝山基地4A景区创建等工作要求。通过引领和支持各级工会,紧紧围绕公司改革发展等重点工作,以员工的思想和需求为导向,协调各方资源积极为职工群众办实事,为促进公司的生产经营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


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开展工作的群众性更广泛、手段更灵活。通过党政指导支撑、工会组织推进、员工积极参与,开展“最满意”“零差评”“星级示范区”评选表彰,以劳动竞赛、评优树先等正向激励和一定经费投入的方式,用更高的工作效率达到更好的环境改善效果。在不断深化变革的挑战下,切实有效关注员工工作环境和身心健康,全面提升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员工现场工作环境调研情况及问题分析


为深入了解员工工作环境现状,全面梳理各单位环境改善的成果和不足,分析原因,研究对策,进一步提升员工工作环境改善力度和实际效果,工会组织人力资源部、设备部及部分基层工会干部成立调研组,开展以员工现场工作环境改善为主题的专项调研。调研组围绕工作场所分布、环境改善现状、机制建立和管理落实情况等内容,分7批次到二级单位召开联合访谈,会同相关部门展开不同专题研讨6次,深入现场查看14个单位近100个场所,与现场员工面对面交流近百人次,听取各单位和员工最一线的声音。


调研结果显示,员工工作环境可达到“优美温馨宜人”水平的占比近10%,具体表现为管理制度健全,硬件设施完备,区域环境整洁优美,员工已养成自觉维护自主装扮的良好习惯,有积极向上、温馨宜人的团队氛围和气息,员工对公司各方在工作环境改善所做出的努力具有普遍认同感。


员工工作环境可达到“完好干净整洁”水平的占比约60%,基本达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标准,员工自主维护保证日常设施即便陈旧但功能完好,物品摆放规范有序,环境整洁干净,工作休息环境较为舒适实用。


员工工作环境相对“艰苦薄弱落后”的占比约30%,这些场所硬件条件薄弱,工作环境粉尘大油污多,存在很多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如部分天花板脱落、空调功能缺失、更衣箱和办公柜损坏、卫生间门窗老化、休息室座椅残破等,不仅影响员工正常工作休息使用,甚至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从区域特点上看,作业环境和条件较为恶劣的区域在环境改善上的难度更为明显,人员不间断进出作业不可避免会对墙面、地面、桌柜等造成污损,在环境维护保持上依然有一定难度。


从机制建立维度看,通过党委共建、工会共建等形式推进员工工作环境改善的占比70%,联管共建后,各单位在员工工作环境改善方面明显推进力度大,响应速度快,宣传范围广,评比氛围浓,取得成效明显。


从管理落实方面看,各级管理者的积极宣贯、率先垂范和认真落实,对员工工作环境改善起着重要作用。调研中不难发现,凡是环境改善做得好的区域,单位100%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评价体系,100%制定内部管理机制。同时,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行为素养也决定着工作环境改善成果能否长效保持。环境改善是需要单位及其员工共同努力开展的一项工作。公司搭建平台提供资源,员工自觉维护主动完善,环境改善才会凸显成效,后续维护才能保持长久。


从人文关爱需要看,作为钢铁厂生产一线员工,他们也希望有更为体面的劳动和生活,希望自己的工作环境可以更加干净舒适,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希望内心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不再是空想。如何利用多方资源协调加强人文关爱,真正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企业值得重视和思考的话题。


从上述调研结果可以看出,虽然近几年现场环境改善在持续推进,但仍有部分单位区域限于客观条件、管理模式、经费渠道等因素,工作开展存在一定难度和复杂性。调研组从不同维度展开原因分析,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


一是硬件条件先天基础薄弱。部分员工完全在室外作业,没有专门的室内操作休息场所,有的办公室和休息室是由老建筑厂房改造而成,年代久远,墙体门窗等结构老化,整体施工可能涉及安全、生产等方面影响,公司改造难度大、费用高、周期长,故多年来维持现状。


二是软件条件后天投入不够。出于自身成本考虑,部分单位未能主动更新员工桌椅等办公用品,有的箱柜、桌椅、空调等年久失修加之维护保养不当,容易出现破损严重甚至功能缺失等情况。调研中了解到,若员工特别是管理者环境改善意识不强烈,则不会主动寻求改善方法,更不会主动寻找可供更新的办公用品,日常设施破损不堪的现象将一直维持下去并愈演愈烈。


三是现场管理维护重视度不够。受管理精力和难度所限,目前部分单位对环境改善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认为满足基本办公功能需要即可,不追求甚至某种程度上也不认同良好的工作休息环境对员工身心乃至对作业质量和效率的正面影响,导致推进力度不一,部分员工在环境改善和维护保持以及行为养成方面缺乏足够的认同感。


四、现场环境改善的探索和实践


针对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的实际情况,结合前期现场环境改善工作的经验案例,工会会同相关部门认真研讨分析,聚焦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策划制定工作方案及配套制度体系,形成一套在公司内外可推广、可复制、可移植的推进机制,有助于同行业单位借鉴实施。


构建体系。体系协同很重要,工会推进此项工作需要联合运营改善部、设备部、办公室、宣传部、团委等部门,共同成立现场环境改善工作小组,各单位的党支部书记是第一发动者,工会主席是第一推进者,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者。以前期技改项目、实事工程为支撑,以后期自主维护、“最满意”、“零差评”、“星级示范区”评选为平台,全盘体系化推进。通过二级单位自查改善、工作小组跟踪验证、公司工会评价激励,全方位推动实施。


分层推进。一是公司工会督导支撑。聚焦员工工作休息环境改善和“三最”问题解决,要深入现场专题调研,制定适配的环境改善行动方案;要搭建实事项目推进、优秀案例评选等平台,组织发动、费用支撑、闭环管理;要把现场环境改善作为正向激励因素纳入二级单位工会年度评价。二是二级单位推进实施。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形成管理制度和推进体系;把环境改善结合金牛作业区创建、现场管理等同步实施;与协力单位联管共建,统一认识、责任到人,定期检查、公示上墙。三是全体员工自主维护。员工自我改善、自我维护、自我装扮、自我监督,不断增强持续改善意识,不断提升行为规范养成;评选“出主意、出手艺、出力气、出成效”的最佳践行者,用双手和智慧持续美化“职工之家”。


多维评价。从二级单位、工作小组和公司工会三个层面,开展纵向自查、横向评审以及综合评价的“三级延伸”评价机制,是很有效的一项推进举措。各单位参照公司文件和标准,开展区域内现场环境改善项目自查,张贴飞检记录板和标签,好中选优向公司申报;工作小组按既定标准,对各单位推优申报项目进行飞检评审,形成初评意见,并对过程中收集的问题及时协调支撑解决;公司工会对各单位自查和工作小组初评情况抽查验收,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最终评选出现场环境改善表彰项目并授旗激励、宣传推广。


品牌创优。积累一定经验、取得一定成效后,现场环境改善工作重心可以逐步由单项创建向区域覆盖转变,总体目标由全面覆盖向品牌争优转变,经费投入由评优树先向查缺补漏转变,不断促进员工工作休息环境提优升级。一方面聚焦现场环境改善的短板和难点,对照“零差评”标准,通过项目改造等方式消除死角盲区,做到责任区域内环境100%“零差评”。另一方面针对“最满意”全覆盖的区域好中选优,高于“最满意”标准,通过室内外装饰、可视化管理、融入文化元素等举措,打造具有标杆引领和品牌宣传效应的现场环境改善“星级示范区”,公司结合相关部门综合评价进行评选表彰。


通过上述举措,员工工作休息场所环境大幅改观,职工生活品质不断提升。行为规范和标准化明显提升,从一开始被动应付检查到如今主动打扫、尽心装扮,员工自动自发维护环境整洁的意识明显提升,更加珍惜得之不易的良好环境,行为养成和现场作业在潜移默化中更加规范化、标准化。认同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休息室、更衣室等与生活最直接、最相关的场所改善,让员工真切感受到来自公司和各级组织的关心关爱,使员工对公司更具认同感、归属感,队伍士气、凝聚力和幸福感也日益增强。


五、结语


生产现场环境改善,任重道远。面对城市钢厂建设的新形势、新目标和新要求,公司对生产现场员工工作和休息环境的改善提升也日益重要。进一步加强对一线员工的关注和关爱,提高员工的工作和休息环境满意度,增强员工的职业自豪感和企业归属感,与员工共享公司改革发展成果,不仅对现场安全生产和员工队伍稳定等方面起到正向积极的引导作用,为公司长远规划提供战略支撑,也有助于牢固树立和广泛宣扬以人为本、和谐共赢的企业发展理念,更是体现作为全球最具竞争力钢铁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和形象担当。(作者单位: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工会)

责任编辑:李佳敏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父母适当放手,成就孩子璀璨未来

企业行使用工管理权要有“边界感”

让“洋腔洋调”与中国文旅双向奔赴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