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2023年上海“两会”顺利召开。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民生保障,可谓上海两会经久不衰的热点。一方面,如同往年一样,参会代表们今年就“科技”“人才”“就业”“老龄化”等“老生常谈”的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为全力以赴稳就业、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而积极建言献策。另一方面,随着社会新现象的产生和相关新政策的出台,今年的两会上也出现了一些新话题,如“个人养老金”“低收入职工”以及“护理人员薪酬”等,吸引了大众眼球。
那么,今年上海两会到底有哪些与广大职工及其权益密切相关的话题值得关注?笔者整理了几大关键词,聚焦上海“两会”期间参会代表们的发言和提案,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人才
【聚焦】今年的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开展国家科技人才评价综合改革试点,要求“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2023年上海两会,“人才”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如何更好地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也成为委员们讨论的重点。
如何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深耕教育领域多年的杨蓉表示,“要打破条条框框,创新制度机制,加快引领一批行业和领域拔尖人才,发挥顶尖人才引领作用,帮助人才组团队、出成果,以头部人才队伍建设筑牢人才高地。”
上海市人大代表、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也深有感悟,他表示同济大学已经和附属中学所在区域开展合作,建设科技高中。“在科技高中里,我们要培养学生对于科技创新的概念、思考的方式,并且向中学生开放大学的实验室,将国际前沿的科学问题以浅显易懂的方式与中学生进行探讨,引发他们对科技创新的好奇心与关注。”他认为,科技高中的建设将有助于高等教育的力量提前介入,为科技人才的培养埋下种子。
对于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上海市政协委员吴瑞君、贺樑、周立旻、姜雪峰、张文明、徐斌艳、吕长虹、柯政、李大力、陈俊、伍爱群联合提交了《关于建立上海籍海外留学人才回流引导机制的建议》的提案。提案给出了三点具体建议:第一,建立上海籍海外留学生动态跟踪机制。第二,依托线上线下实习项目,提前锁定海外留学人才。第三,加强海内外信息沟通,优化海归人才政策的宣传方式。
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百事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工会主席张宁提出,目前上海人才落户政策倒挂现象比较严重,对于还没有对上海做出贡献的应届毕业生群体比较友好,而相同条件下,例如在政策出台前毕业于清华、北大等名校且已经在上海缴纳社保、个人所得税等人才无法直接落户。她建议政策面上进一步研究优化现有的人才落户倒挂现象,对于符合要求的优秀人才一视同仁,真正践行海纳百川、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