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目前就业人员超过7亿人,他们的职业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和家庭,同时也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职业健康权益是劳动者最基本的健康权益,不过,根据抽样调查结果,当前仍约有1200万家企业存在职业病危害,超过2亿劳动者接触各类职业病危害。
即将到来的6月是第23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本期《劳权周刊》将关注的目光聚焦职业病防治,一起探讨如何根据新的劳动就业形势,更好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
职业病目录调整工作正有序推进
王先生是一所职业院校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的讲师,最高峰时一天要上八节课。“上完课口干舌燥,一句话也不想讲。保温杯里一定得泡胖大海,口袋里必须常备润喉糖。”王先生称,他和许多同事因为长时间说话的缘故,患上了声音嘶哑、声带息肉等病症,久站久坐的工作特点又导致他们常常腰部不适。“许多老师上课都需要戴着腰托,否则撑不了一节课。”
记者采访发现,除了像王先生这样的教师,还有许多在写字楼工作的白领,因为长期伏案工作,或者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工作,导致肩颈、腰部损伤,甚至患上颈椎病、腰椎病等疾病,轻则持续疼痛,重则难以起身。与此同时,饱受工作压力困扰的他们,还容易患上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甚至猝死等一些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病。
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过劳肥”、颈椎病、腰背疼痛、眼睛干涩等亚健康状态被职场人称之为“当代职业病”,为此他们呼吁将这类病症纳入职业病范畴。
不过,记者查询资料后了解到,从理论上来说,并不是所有在工作中得的病都能叫作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我国现行的职业病有10大类132种,像久坐久站造成的颈椎病等病症并不在职业病范畴内。
有业内人士指出,颈椎病等疾病有可能是因为工作当中的不良工作方式或者不良坐姿引起的,也有可能是我们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造成的。这些疾病一般统称为工作相关疾病,它既与工作相关,又与生活相关,可能还与其他因素相关。从关联程度上来看,法定职业病是从工作相关疾病中遴选出来的,易于进行职业病归因诊断并纳入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疾病。根据新的劳动就业形势来调整方向、调整病种,有利于更好地预防职业病,但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程,需要科学审慎地推进,以消除模糊地带,优化职业病诊断技术、明确职业病认证规则,健全完善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
据了解,国家卫健委已组织专业机构研究编制拟新增病种的诊断标准,目录调整工作正按照规定程序有序推进。现阶段,针对没有纳入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工作相关疾病,有关部门鼓励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定期开展健康检查,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开展劳动者健康指导和健康管理,做好工作相关疾病预防知识的科普宣传,提升劳动者防病意识和防病技能,实现不得病、少得病的目标。
对此,上海早在2022年就启动了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行动,印发了《上海市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实施方案》和相关实施细则,明确帮扶模式和流程,保障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行动有序开展。市、区卫生健康委牵头分别成立市级和区级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领导小组,市、区疾控中心牵头分别成立市级和区级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技术指导组,全面负责辖区内职业健康帮扶技术支撑工作。统筹辖区内各方力量并结合被帮扶企业实际情况,确定每一家企业的帮扶实施模式,并组织专家制定“一企一策”帮扶方案与实施计划,摸索出五大帮扶模式,分别是政府购买服务帮扶、“一对一”结对帮扶、健康园区帮扶、企业自主开展托管式服务帮扶、监测项目带动帮扶。并且重视总结评估,确保帮扶成效。
此外,上海还制定了《上海市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评估表(试行)》,包括12大类68项评估内容,要求帮扶实施单位在帮扶前对照该表逐一梳理帮扶企业职业健康工作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核查与评估。通过选树中小微型企业帮扶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王先生是一所职业院校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的讲师,最高峰时一天要上八节课。“上完课口干舌燥,一句话也不想讲。保温杯里一定得泡胖大海,口袋里必须常备润喉糖。”王先生称,他和许多同事因为长时间说话的缘故,患上了声音嘶哑、声带息肉等病症,久站久坐的工作特点又导致他们常常腰部不适。“许多老师上课都需要戴着腰托,否则撑不了一节课。”
记者采访发现,除了像王先生这样的教师,还有许多在写字楼工作的白领,因为长期伏案工作,或者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工作,导致肩颈、腰部损伤,甚至患上颈椎病、腰椎病等疾病,轻则持续疼痛,重则难以起身。与此同时,饱受工作压力困扰的他们,还容易患上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甚至猝死等一些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病。
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过劳肥”、颈椎病、腰背疼痛、眼睛干涩等亚健康状态被职场人称之为“当代职业病”,为此他们呼吁将这类病症纳入职业病范畴。
不过,记者查询资料后了解到,从理论上来说,并不是所有在工作中得的病都能叫作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我国现行的职业病有10大类132种,像久坐久站造成的颈椎病等病症并不在职业病范畴内。
有业内人士指出,颈椎病等疾病有可能是因为工作当中的不良工作方式或者不良坐姿引起的,也有可能是我们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造成的。这些疾病一般统称为工作相关疾病,它既与工作相关,又与生活相关,可能还与其他因素相关。从关联程度上来看,法定职业病是从工作相关疾病中遴选出来的,易于进行职业病归因诊断并纳入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疾病。根据新的劳动就业形势来调整方向、调整病种,有利于更好地预防职业病,但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程,需要科学审慎地推进,以消除模糊地带,优化职业病诊断技术、明确职业病认证规则,健全完善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
据了解,国家卫健委已组织专业机构研究编制拟新增病种的诊断标准,目录调整工作正按照规定程序有序推进。现阶段,针对没有纳入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工作相关疾病,有关部门鼓励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定期开展健康检查,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开展劳动者健康指导和健康管理,做好工作相关疾病预防知识的科普宣传,提升劳动者防病意识和防病技能,实现不得病、少得病的目标。
对此,上海早在2022年就启动了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行动,印发了《上海市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实施方案》和相关实施细则,明确帮扶模式和流程,保障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行动有序开展。市、区卫生健康委牵头分别成立市级和区级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领导小组,市、区疾控中心牵头分别成立市级和区级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技术指导组,全面负责辖区内职业健康帮扶技术支撑工作。统筹辖区内各方力量并结合被帮扶企业实际情况,确定每一家企业的帮扶实施模式,并组织专家制定“一企一策”帮扶方案与实施计划,摸索出五大帮扶模式,分别是政府购买服务帮扶、“一对一”结对帮扶、健康园区帮扶、企业自主开展托管式服务帮扶、监测项目带动帮扶。并且重视总结评估,确保帮扶成效。
此外,上海还制定了《上海市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评估表(试行)》,包括12大类68项评估内容,要求帮扶实施单位在帮扶前对照该表逐一梳理帮扶企业职业健康工作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核查与评估。通过选树中小微型企业帮扶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