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11月,欣诺通信与华为、烽火等六企业中标中国电信接入型OTN设备集采,这标志着欣诺通信——这个通信行业曾经的“学生”,逐渐在5G时代有了自己的声音。
11年前,当34岁的谢虎怀揣10万元资金创立欣诺时,他坚定了一个信念:做实业,做技术研发。让他未曾想到的是,这个信念带来的是一次次碰壁和质疑。
所幸的是,谢虎坚持下来了。
开着一辆途安“拉练”,售后成长为研发团队
“做研发技术。”
2008年8月,谢虎下岗了,他工作所在的公司倒闭了。这位清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彼时已在通信行业摸爬滚打了8年,他下定决心决定自己创业。徘徊在“贸易路线”和“研发路线”的十字路口,他深思熟虑后选择了后者——一条更加艰辛的选择。
“知道这条路会很辛苦,但没想到会这么苦。”谢虎说,之前公司的研发团队都在美国,愿意跟随他创业的只有国内不到十人的售后服务人员,用他的话来说,一群空调安装工要研发空调,难度可想而知。
面对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谢虎没有退缩,他瞅准了网络通信行业的核心——芯片,一家家芯片公司挨门挨户地上门“求学”,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当时,公司起步条件有限,连他在内的5人都是坐着谢虎的一辆途安学习、拜访,张江、漕河泾、金桥、五角场……到处都有这辆途安的身影。精诚所至,谢虎团队的真诚和勤奋打动了不少人。公司监事、软件研发经理万仁勇便是那辆途安最早的“乘客”之一,“我们这些人都是零起步,‘无知’程度甚至吓到了培训专家。”在谢虎的带领下,几个人一点点入门。从2008年到现在,这支“售后团队”已成长为欣诺稳定的核心研发力量,并且无一人离开欣诺,这也成为谢虎至今最引以为傲的一件事。
目前,公司已有员工200余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超过50%,成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及战略性新兴企业,当年的“做研发技术”早已不是一句空谈。
如今,随着业务的扩张,谢虎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当年的途安也逐渐被飞机等取代,技术交流、开拓市场……他的行踪遍布全国。一年90次以上的飞行使他飞成了东方航空公司的白金客户,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他一如创业之初,勇往直前。
踩准时代发展布点,细分市场做到极致
虽然坚定走了研发道路,谢虎的公司也多次转变方向,每一次转变都踩准时代发展的节奏,这其中,得益于时代发展,也缘于谢虎的坚持。
创业初期那几年,谢虎带领团队除了致力于接入网安全产品的开发外,也涉猎网络通信产品,2011年,顺应国内光进铜退的趋势,转向光网络产品。然而到了2015年,就在产品持续畅销的时候,谢虎却满怀忧虑,他深知创业团队毕竟不是正规军出身,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技术能力已经到了极限,改变势在必行。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基于这样的想法,谢虎引进了以吴志远为代表的高端光网络技术研发团队,并制定了开发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光接入网产品方向。“小马拉大车。”、“小公司怎么可以做OTN和XGPON?”……当时,公司内部质疑声音很多,但谢虎坚持了下来,从而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抢占了先机。
对于欣诺现阶段的发展策略,谢虎有着自己清晰的思考:“差异化。”在华为、中兴、烽火等占主导的光网络市场上,欣诺积极寻找细分市场,并为客户快速开发定制化产品。
PON的聚合拉远技术,就是在这一理念下催生的产品。“很多国家人力成本和光纤成本很高的情况下,希望能够通过技术手段让相同的光纤携带更多用户,这项技术就是基于此而诞生的,在海外很多国家都很受欢迎。”此外,PON协议分析仪、4/5G前传无源波分等,欣诺都走在国内前列。
有情怀有担当,把员工当兄弟对待
十一年创业经历,谢虎的身边有着一批最忠实的员工——跟着他一同创业,走南闯北的兄弟。对于热爱历史,崇敬英雄的谢虎来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同样是他所坚持的信念。
因此,在欣诺,员工的获得感体现在大大小小的方面,从小处看,咖啡吧、自助餐厅、空中花园……一应俱全的设施增强了职工工作的幸福感,高质量的伙食、丰富的活动让职工在工作外也有了获得感。
十一年研发投入,一支精干的科研团队成为谢虎最大的财富,生意场外,这些员工也是他最关注的兄弟们。在公司不断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如何让同事们有更好的工作环境,在上海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在谢虎看来是极其重要的事,甚至在公司选址的时候,职工能否承受周边房价都是他曾考虑的因素之一。
自2012年起,对于想在松江落户的外地骨干职工,谢虎每年从净利润中拿出5%的资金作为无息贷款资金,平均每个职工能享受到15万至20万元不等,目前已有20多位职工享受了这一政策。
“记得2011年2012年那段时间,一有空我就开着那辆途安带着创业团队的兄弟们到处看房。”两次说起途安的故事,一次谢虎是带着团队打拼的老板,而另一次,他是陪着兄弟扎根上海的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