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迹寻访丨从半日学校到工友俱乐部,党组织深入产业工人群体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嘉宝 发布时间:2020-10-19 13:08

摘要: 工人半日学校虽然经历多次打压、被迫停学,但是学校向工人阶级传播的火种却逐步燎原。

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集中地。到了20世纪20年代,上海近80万工人中有20余万是纺织工人,而全市58家纺织工厂中又有近20家设在沪西小沙渡一代。外国资本家对中国工人经济上的榨取、肉体上的摧残、精神上的折磨早已引发公愤。


1920年秋,李启汉受党组织委托来到沪西,在小沙渡地区开展组织工人的活动。李启汉在槟榔路锦绣里一座日式二层楼房内开设学校。根据工人们做工的时间,分早晚两班上课,故称“半日学校”。这就是我党历史上最早开办的一所工人学校,也是沪西工友俱乐部的前身。


工人半日学校虽然经历多次打压、被迫停学,但是学校向工人阶级传播的火种却逐步燎原。1924年夏,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沪西工友俱乐部。1924年9月1日,沪西工友俱乐部举行成立大会,共有30多人参加。成立大会上,大家拟订了《沪西工友俱乐部章程草案》,宗旨是“联络感情,交换知识,互相扶助,共谋幸福”,采取了学习文化、举办演讲、组织游艺、教唱歌曲等多种形式吸引工人,开展活动。俱乐部共设8个部,当时要求参加俱乐部的成员要有两人介绍,为避免敌人破坏,会员不对外公开身份。凡是愿意听课的工人都可免费入学。邓中夏、李立三、刘华、恽代英、瞿秋白、杨开慧、蔡和森等党员都曾登上俱乐部的讲台。工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大家慕名而来,有时教室内坐不下,就到门前的空地上开课。有学者认为,这说明沪西工友俱乐部的组织工作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由于俱乐部的宣传工作做得好,因此请求加入俱乐部的人一天天增多,至1924年底,俱乐部成立后仅3个月,会员从二三十个发展到七八十个,在这些会员中建立了党团组织。同时在这些先进工人周围,又以结拜兄弟等方式团结了更多的工人群众,在沪西日商和华商19个纱厂中建立了俱乐部所属的秘密组织,总人数将近千人。沪西工友俱乐部的影响,引起日本资本家的注意。监工和工头警告工人不许去俱乐部,还有人到俱乐部捣乱。但他们的威胁并未奏效。工人对俱乐部的热忱没有因此降低,反而逐渐增加。从沪西工友俱乐部走出的顾正红、陶静轩、孔燕南、郭尘侠、李振西、王有福等后来都成为上海工人运动的中坚分子。


1925年初,沪西工友俱乐部迁至苏州河北岸的谭子湾三德里。5月24日,沪西工友俱乐部主任孙良惠主持召开上海各界近万人参加顾正红烈士追悼大会。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发生后,5月31日上海总工会成立,沪西工友俱乐部改名为上海总工会第四办事处,刘华任主任,领导沪西工人参加五卅反帝爱国运动,谭子湾成了上海工人反帝爱国运动的主要场所。


摄 影:贡俊祺
责任编辑:王枫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红色印迹寻访|《工人之路》的回“...

红色印迹寻访丨延伸阅读:上海的工...

红色印迹寻访丨从半日学校到工友俱...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