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在家隔离期间特殊药品怎么配,跨区怎么取药?针对这些问题,虹口组建了一支“虹口区青联药品代配志愿服务队”,这些被称为“配药侠”的青年职工,倾情守护了百姓的“药罐子”。
跨区接力送达“特殊药品”
“我家孩子已经滴了20多天过期眼药水了,有没有办法配到新药?”日前,一则虹口居民的求助信息传来,原来这位居民的孩子需要长期使用复旦大学附属眼儿喉鼻科医院自治的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但受到疫情影响,即便在互联网医院下单也很难第一时间取到药品。
据悉,这种滴眼液用以预防儿童近视,保质期只有一个月且需要冷链运输。东方购物主持人赵菁接下这一单,与市公安局团委副书记尹欣一同前往该病患家中领取医保卡,再驱车前往医院取药、送药上门。“感谢,有你们真好。”当晚,这位孩子的母亲发了一条朋友圈。
据了解,志愿服务队按职责分工分为四个小分队,赵菁通过四个小分队之一的“特殊药品代配药导医工作小分队”了解到,不只在虹口,每天全市有很多家庭都有这种滴眼液的用药需求。于是一次儿童医院、五官科医院特殊药品代配送专项行动又被发起。赵菁和尹欣搭档,开车、取药,分工明确。对于滴眼液需要冷链运输的问题,赵菁还自制了“移动小冰箱”,“我妈妈前一天晚上会帮我制作冰块,然后我将药品按照姓名放进密封袋中,再放入装有冰块的保温袋。”赵菁说。
暴雨下的一场生命接力
志愿者们既要关注常用药,也要时刻待命,接力运送救命药。
“一名患者直肠癌转移复发,急需一种特定止痛药。”日前,志愿者工作群里突然收到这样一条求助信息。“药品较特殊,按常规流程互联网医院无法开方”“我来想想办法吧”……接到需求后,群里的志愿者兵分三路行动起来:
一路负责线上导医,了解该患者在某市级医院已有麻醉卡及配药记录,并查询该特殊药品配药及麻醉卡取卡流程。一路负责线下代配药,区青企协成员赵挺立马前往该医院排队、挂号、取麻醉卡。在看到配药需要实体卡的信息后,第三路志愿者胡卓旻驱车赶往患者小区,取走医保卡等材料送往医院。
“马上要下暴雨了,两位当心!”在志愿者取药送药的过程中还下起了暴雨,群里的志愿者们都在线上关心着正在大雨中奔波的赵挺和胡卓旻。
据悉,从接到需求到配药再送药上门,这场“生命接力”仅用时2小时15分钟。
配药就是比速度
“每次听到小区块长说这个药是不能停的,我就想一定要快一点,再快一点。”市青企协会员金真说道。自四月中旬加入志愿服务队后,金真就在跟病毒比速度。和他一样每天在“疫”线上奔跑的,还有区青企协成员刘继伟,由于被封控在家,刘继伟就在线上发力,主动承担了大量的求助需求案例前期对接和导医工作。
每当遇到居民在求助信息写“已断药,紧急”“已经出现心脏不舒服的情况”“每天夜里无法入眠”等状况,他时长顾不上吃饭,第一时间联系对方,一个个点对点沟通,经常忙到深夜。
在完成虹口区居民的配药服务后,他也没有停下,而是继续联络外区有配药需求的居民,“您买到药品了吗,互联网医院试过吗,还有需求吗?”在一声声问候中,刘继伟已为40余个家庭解决了“配药难”,他也被志愿者们称为配药侠中的“抢单王”。
据了解,从4月18日至今,该志愿服务队已有95人次上岗、总服务时长达320小时,共完成890余单代配送药需求,只要封控还未解除,他们还将继续奔波在医院、药房、各个居民区中,穿梭在上海,虹口的大街小巷上,为有用药需求的居民送去希望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