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河岸的仓库群中,名气最响的莫过于四行仓库。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四行仓库成为上海最重要的储备仓库之一,1956年开始成为特大一级仓库;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90年代,渐渐变成了商业办公和文化用品批发市场;2014年起,四行天地、四行仓库、四行195等历史老建筑群纳入了整体规划。“驻守”四行仓库的国企职工,在陪伴企业转型、改革的一次次裂变中,完成着自己人生坐标的修正。
(四行仓库西墙上的炮弹孔和枪弹孔)
在四行天地“共享客厅”,戴着黑色潮牌眼镜的张菁,吴侬软语讲述2014年那个突遇“下岗”的一天,“领导跟我说,是分流,不是下岗,有合适的岗位还可以再回来的……我跟她说,讲话要算数,侬弗好骗我呃。”
2014年,光复路1号、上海工业品批发市场退出历史舞台,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进入开馆筹备。原来的岗位突然间消失了,时年44岁的张菁感到内心空空的。三年后,张菁坐到了咖啡烘焙培训班的课堂上,“领导跟我说,试试当个咖啡师也蛮好的。”
数月前,以“共享客厅”管家身份退休近两年的张菁,收获了意外之喜,改变张菁人生轨迹的“共享客厅”服务团队,获得了上海工人先锋号称号。“微信里谭书记告诉我这个喜讯,我觉得这六年,值了。”
(老书记吕传良在介绍河岸老仓库群历史)
让每个人“搭上火车”
企业或工会文化起作用
退休前任上海河岸商业开发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的吕传良,是四行仓库的老员工,也是“八百壮士英勇抗日事迹陈列室”的发起人之一。老吕认为张菁当年未曾“下岗”,“转型了,企业发展了,对很多人来说,是走出舒适区,重新认识自己的时刻。”“可能有分流的机会,但有人愿意去,有人不愿意去,毕竟到新的岗位,是需要重新学习和适应的。”
在疫情零星出没的秋日午后,吕传良应邀回到奋斗了整个职业生涯的这幢“老仓库”,接受劳动报记者采访时,他如数家珍般勾勒出一幢乃至一整片历史老建筑的前世今生,热爱之情溢于言表。“企业转型发展是大势所趋,八十年代时治理苏州河,运输船进不来了,只能靠大型卡车搬运,对我们商业储运公司来讲,是一个大变动。之后成立上海时运购物城,又来一轮员工分流转型。对每个人来说,都需要重新定位,重新找到自己的坐标。”
吕传良认为,让员工每次都能“搭上火车”不掉队,企业或工会文化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张菁回忆,“下岗”后一个月,她接到了党委书记谭晓栋的电话,“她没有食言,没有丢下我不管。”
上海河岸商业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谭晓栋对记者说,张菁在原上海工业品批发市场里负责收水电费,企业转型后,没有这个岗位了。“她通过学习还蛮喜欢咖啡的,我们就给她创造了条件,让她去培训。之后,在我们四行天地里面开了一家员工自营的咖啡馆。这就是我们现在这个共享客厅最早的雏形。”
(前“共享客厅”大管家张菁在制作咖啡)
“客厅”好似人生驿站
找到最合适的那个坐标
2014年,失去原有岗位一个月后的张菁,经公司安排当起了业务员,但她同时也在谋求“自救”方法。2017年,她报名了一个咖啡师培训班,“学了三个月,星巴克老师来授课,咖啡那么多隐藏的讲究,一下子在我面前打开了。”沉浸在咖啡世界里的张菁,突然发现,自己是“真喜欢做这个”,她如饥似渴。
在谭晓栋的支持下,张菁接受了公司安排的咖啡师培训,直至在“老仓库”里建起一家内部职工可凭券购买的小咖啡馆。“因为买了新的咖啡机,我又接受了厂商的培训,从那时开始,星巴克已经满足不了我了。我觉得我制作出来的咖啡,已经比那些大牌子的更好喝了。”
四行天地里的小小咖啡馆渐渐孵化成小有名气的“共享客厅”,随之带来各种商务活动,张菁变得越来越忙,越来越有自信,职工们也尊称张菁为“客厅大管家”。
谭晓栋称张菁像是爆发出所有的潜能:“所有的一些硬件,咖啡机、咖啡器具、工具,都是她一点点通过淘宝买进来的。她不仅要货比三家,甚至要货比十家,并且还在我们的员工中带出了两个徒弟,也就是现在这个共享客厅的两个年轻咖啡师。”
1988年,18岁的张菁进入上海商业储运公司,在四行仓库片区先后做过保管员、接线员、收银记账、计算机设备维护员、业务员。企业转型改革一轮又一轮,四行仓库的外墙经历了一年又一年的“蜕变”。32年后,张菁说压根不会想到自己会带着一身娴熟的咖啡手艺退休。
谭晓栋记得张菁一直做到退休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她生日当天,“她对这份工作充满了不舍。”
(张菁的徒弟小童展示咖啡拉花)
两个徒弟
两个生日蛋糕
2020年10月23日,联华超市在四行天地“共享客厅”组织了一场活动,客户们和“客厅团队”一起玩得很开心,近傍晚,小金、小童两个徒弟对张菁说:“师傅,我们先撤了。”但很快,在张菁不注意的时候,两徒弟每人手拿一只生日蛋糕,出现在她眼前。“师傅明天就退休了,生日快乐!”张菁回忆,那一瞬间有些感动:“他俩一人买了一只蛋糕,我第一次过有两只蛋糕的生日。”
或许直到退休时,张菁才真正找到她人生的准确坐标,她说她非常喜欢“干这行”,“我喜欢和年轻人混在一起,他们激活了我身上的细胞。”遗憾,大幕刚刚拉开,便曲终人散。
两个徒弟,小童主攻“拉花”,小金擅长“手冲”。在师傅的“撺掇”下,采访的最后,小金现场表演了手冲咖啡的技艺。小金冲调咖啡时,张菁静静地旁观着,间或用简短的语言讲解爱徒的手势,一脸慈祥。
5年前,小金进入“共享客厅”时,是以一名电工的身份。现在,在这个“工人先锋号”团队里,小金不仅接过师傅的班,成为一名厉害的手冲咖啡师,更成为四行天地视频制作达人。
谭晓栋书记骄傲地对记者说:“你们进大门时有没有看见那电视大屏,那上面滚动播放的宣传片都是他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