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每一个人都需要一次“情绪体检”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王振谈职场焦虑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庄从周 发布时间:2023-10-16 09:13

摘要: 找到这些困境背后的成因以及一些新显现的心理趋势,更是他们这些专业人士未来重点去做的。

对于当下职场人士面临的情绪困境,专业人士有着不同的视角以及更全面的探索之道。记者日前专访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王振,他表示,在当代社会,每一个人都应该接受一份“情绪体检”。


在其看来,职场人士的心理困境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当前我们全社会所面临的压力和心理困扰的一个缩影,找到这些困境背后的成因以及一些新显现的心理趋势,更是他们这些专业人士未来重点去做的。


“情绪体检”至关重要

发出一份来自600号的邀请


在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的前夕,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发布了一篇推文,名为《一封来自600号的邀请》。这是一封针对18岁以上成年人,大规模的、针对我国人群心理、精神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网友可以通过文章里的链接,直接参与这项问卷调查。


王振表示,在临床工作中,他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在面对心理困扰时选择到医院就诊咨询,但仍有大量的个体在对心理健康知识不了解的情况下,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因此他们希望通过一份全面的“情绪体检”唤起每个人对自己心理健康的关注,触达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同时也希望更全面了解当前国民心理健康状况。


记者也参与了这份问卷,整个过程耗时近60分钟,调查内容详尽、系统、涉及层面非常之广,有一种自己给自己做了“心理解剖”之感。


对此,王振告诉记者,这份问卷在设计时包括了临床常见情绪、行为症状,个人心理特征和日常生活态度与行为,以及童年期经历三个部分。


本次调查是精卫团队一次全新的尝试,是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与临床心理学在读研究生共同完成项目设计,团队人员前期阅读、参考了大量前沿研究工作,并反复探讨,既有理论的探讨,更有实践的深思,希望能将临床的经验与科学研究进行充分结合。


王振希望通过这次大型调研,了解到每个真实、独特的个体,此时此刻的情绪状况、过去的经历以及日常的态度、行为、生活方式。“我们的团队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哪些保护因素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身心健康状况,应对日常压力;哪些风险因素会让个体囿于情绪困扰之中,生活饱受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困扰。”


王振告诉记者,调研的最终成果是基于中国成人群体(>18周岁),建立从心理健康到精神疾病状态的连续图谱,找到不同状态间特异的风险、保护因素,为未来制定更有效的预防与干预方案提供基础。


职场人是社会大缩影

新问题需要携手化解


对于职场人士越来越多地在社交平台吐槽“emo”“心累”“不想干了”,王振透露,近年来,尤其是疫情之后,焦虑和抑郁患者有增加之势,“我们医院的门诊量有显著增加的趋势,职场人群应该也无法置身事外。”


在王振看来,职场群体的心理困境,应该是当前全社会所面临的压力和心理困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社会更加关注心理健康,国家各级政府部门也出台了各种政策,推动全面心理健康工作。这一方面反映了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治理的新问题,全球经验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心理压力的增加和心理疾病的高发难以避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普通大众心理疾病知识的增加,全面心理素养提升。


对于这些新问题,专业人士通过专业问卷、专业治疗来应对,而企业、工会可以发挥各自的作用,多管齐下,让职场人士积极拥抱工作,拥抱生活。


摄 影:展翔
责任编辑:刘振思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调查|职工“心病”找谁医,“心事...

工会新来的年轻人丨助人、维权,以...

我的打工人朋友|聂炜:心理咨询是...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