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1989年技校毕业以来,徐俊已经在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服务三十多年了。说简单也简单,这半生都是围绕着汽轮机而工作;说复杂也复杂,从普通的值班员到首席技师,从普通的教练员到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这一路,徐俊走得平凡而努力,却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
徐俊的荣誉如雪花般飞来:工作室负责人、标兵、劳动奖章、科技进步奖、工程师、首席技师……然而徐俊最踏实最热爱的地方,仍然是汽轮机值班岗位——只有在汽轮机规律运作的机械声音中,他才能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奋斗的激情。
专注和执着
三十年走过五万公里路
一开始,徐俊只是普通的技术工人,从当时不甚起眼的石化技校毕业,进入汽轮机机组工作。就这样,他的一生和汽轮机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何让汽轮机平稳地周转、高效率地产出,就是他夜以继日、日复一日钻研和进行的工作。正是这种专注和执着,让他渐渐地熟悉汽轮机、研究汽轮机、提升汽轮机。
在外人看来也许单调的工作,徐俊却甘之若饴。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风霜雪剑,只要是徐俊当班,他都围绕着汽轮机,从巡检三宝到监测、调试、启停,汽轮机运转和发展的每一个小小的环节,徐俊都不曾错过。汽轮机不仅是他吃饭的家伙,更是他最亲密的朋友,最可贵的导师。三十年来,徐俊在汽轮机周围走的路将近5万公里,可以绕地球走一圈还要多。
无私和奉献
培养一代又一代石化人
专注工作、提升工作、改善工作,徐俊从普通工人到技术能手,从匠心大师到攻关小组负责人,解决了无数大大小小与汽轮机组相关的技术壁垒,大大提升机械工艺,为企业创造了极高的经济效益。
徐俊不仅自己专注于此,更善于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跟他人分享,他多年担任相关技术工艺管理的教练员,把这些宝贵的知识和经验,无偿传授给一代又一代的石化人。作为石化公司高级兼职教师,徐俊每年都要结合当前的生产需求编写、修改汽轮机专业网上练兵题库,开展各种形式的技能操作和事故处理等方面的培训授课。
后来,徐俊担任了集团公司热机专业业务竞赛上海石化教练员、公司高级兼职教师、汽轮机运行值班员高级考评员,主持指导并参与技能操作人才的培养考评工作,累计课时500小时以上,毫不吝啬地把专业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他人。近年来,他培养了多名运行值班长、专业技术人员和3名总值长,在岗位上、专业技术管理上能够独当一面。
2019年,以徐俊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引入了二十多名相关领域的高精尖人才,配备了各种高精尖仪器设备,并开展了丰富的技术交流和科研工作。在徐俊的带领下,工作室取得相当大的成功。工作室以“以智为擎,凝心聚力,建设绿色智慧电厂”为目标,发扬“团队、拼搏、敬业、奉献、创新”精神,以联合创新模式积极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普及先进的创新理念。工作室围绕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安全生产技术难题等,开展技术攻关、技能培训和学习交流等活动,帮助职工提升技能水平,为企业培养技术和管理人才。团队曾获“上海市质量管理小组优秀成果”“上海市职工先进操作法创新奖”“上海石化科技成果二等奖”,发表论文4篇。
为了更大范围地传授经验和技术的标准化验收,工作室和汽机监督网还联合编制出版《汽机联合装置设备验收口袋书》,为实现设备验收“高效率、零失误、标准化”的目标,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流水不腐在于滔滔不绝,更是这种传承和合作,让石化企业得到恒久的稳定和不断的进步。
新时代,新目标,随着AI在石化电气领域的广泛应用,工作室迎来了2.0创新时代,目标向着智慧电厂出发,要通过运行优化和智慧控制,实行节能减排,积极进行电厂的智能化发展将实现电厂仿真培训、智能监测预警和机组运行预测等功能,使电厂仿真培训与维护检修、生产运行有机结合。2022年,工作室成立新能源知识提升培训班和汽机后备人才培训班,着力培养专业后备力量。今后工作室将以“AI+联合创新工作室”命名为起点,依托联合单位创新优势,以“安全、环保、智慧、和谐”为理念,为新建发电厂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数字化保障。
过去的辉煌只存在于过去,回归初心,徐俊从未忘却自己是一名技师。对于他而言,名誉地位都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唯有钻研技术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根本。提升技术、提高效率产能,是他的毕生追求。遇到难题不会躲,遇到责任不会推,遇到挑战才会更热血沸腾。他的方向,始终明确,是技术;他的人生答案,始终清晰,是把平凡的事情认真而努力地坚持下去,最终造就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