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下班后的年轻人开始搞第二事业了”的话题频登社交平台热搜。记者采访发现,除了本职工作外,不少职场人在上班8小时后开上了网约车,或者做自媒体、去店铺兼职,有些人为了增加收入,有些人更多的是出于兴趣爱好,在8小时外找到自身价值。那么,做兼职搞副业是否容易引发争议?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如何规避?记者采访了法律界和人力资源领域相关人士。
劳动争议随之而来
不过,也有不少企业禁止员工在外兼职搞副业,甚至因职工兼职而引发劳动争议。据媒体报道,兼职做博主的张芳(化名)午休用单位电脑整理其社交媒体的事务时被老板看到,老板当即批评她上班不务正业,滥用公司资源。
辽宁大连的王敏(化名)在事业单位从事后勤,业余还经营一家网店。她表示,自己全是在业余时间处理订单,主业并未收到影响。但做副业的事被领导知道后,便处处针对、嘲讽自己。浙江杭州的吴凯(化名)也有相同的遭遇。他的副业以剪辑视频、撰写文章为主。他和领导同事透露自己因房贷压力大偶尔会做副业,大家都表示理解。但更换领导后,新领导直接把其他同事的工作量交给他,并称他工作量不饱和,还有精力做副业。在那之后,吴凯经常加班加点,也没有精力去搞副业了。
与此同时,由于兼职劳动者与所在的兼职单位劳动关系较为模糊,因此引发的劳动争议也不在少数。张某以兼职名义在公司从事电话销售产品及服务工作,后因加班工资及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与公司产生矛盾,继而引发诉讼。近日,闵行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这起因兼职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法院经审理后认定,双方不存在劳动关系,故对张某的诉讼请求均不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