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字藏大义:一位书法老兵的工会百年献礼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海雯 发布时间:2025-08-28 15:53

摘要: 郁庆仍每天坚持伏案练字。书法于他,是修身养性,也是情感寄托。

在一张60厘米宽、1米2长的宣纸上,1万多个繁体隶书小字整齐排布,字体之小,约莫5毫米;字体之正,仿佛刻板印刷。这是来自上海电信的一位退休职工——郁庆——历时两个月、亲手书写的《中国工会章程》书法作品。


“写字不能乱、不能急、更不能错。”61岁的郁庆在蝇头小楷的世界里,他是一位极有定力的工匠。



郁庆与书法结缘于小学三年级,那时他曾先后拜任政、李天马等书法名家门下,接受最正统的启蒙训练。“我们那一代算是幸运的,能直接跟这些老先生学习。他们不光教写字,也教古文、古诗词,要你知其意,再动笔。”


而真正让他练成一手“蝇头小楷”好字的,是始于一段军旅经历。参军入伍后,郁庆被派往浙江金华当通信兵,在一次驻守任务中,他认识了一位书法大师。



“大师擅长写小楷,字写得非常小,我一看惊为天人,就在业余时间跟着他学。”从2厘米、到1厘米,再到5毫米……“最厉害的时候,我可以写3毫米的字。”他告诉记者。


2025年适逢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上海总工会成立百年。作为长期热心工会活动的老职工,郁庆主动请缨,用书法为这一历史时刻创作献礼之作——手抄《中国工会章程》。



整幅作品1万余字,全以繁体隶书完成。“用简体字笔画太少,红底上留白太多不好看;隶书结构密实、古朴,气韵更适合章程这种庄重文本。”郁庆向记者解释道。


为了配合书写,郁庆退休前的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专门为其设计了字格排布:每字5毫米,格线用电脑精算并打印为底,宣纸固定其上,再由他一笔笔书写。整体排布中还特别设计了一个中国工会会徽,呈现在整幅作品的左上角。


章程中的每个字,郁庆都事先默读、转换繁体,反复比对,不容有错。他坦言,书法没有“补救”的余地,一错就是从头再来。他每天只写300到400字,持续两个月,终于将章程一笔不差地落于纸上。颜料用朱砂混合矿粉,超声波打磨成纳米细粉调成深红底色,“比中国红略深些,写出来字才显得有力。”他说道。


至今,郁庆仍每天坚持伏案练字。“哪怕已经写不了最小的字,也要写得最用心。”他常说,书法于他,是修身养性,也是情感寄托。这纸上的每一个字,都写着他对这个时代的忠诚与热爱。

责任编辑:王枫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晚晴丨退休不躺平,“银发搭档”...

“剪”出万千图,“刻”得一片心—...

晚晴|“老顽童”陈彩英:退休不“...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