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工具的隐性成本太高丨网约车司机权益受损只能“吃哑巴亏”?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柴一森 发布时间:2023-03-29 10:43

摘要: 网约车司机权益受损只能“吃哑巴亏”?

随着网约车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约车驾驶员的劳动风险也在与日俱增。由于大部分驾驶员和平台不属于劳动关系,一旦遇到纠纷、意外伤害等情况,在法律认定上往往陷入困境。近日,几位网约车驾驶员向本报来电,称自己遭遇了各种“套路”,不仅没赚到钱,还赔了押金。由于劳动关系模糊,在维护自身权益时吃了不少“哑巴亏”。


现象:劳动工具的隐性成本太高


韩师傅开网约车才满一个多月,一场突如其来的两车事故,让他“车钱两空”。


去年年底,韩师傅与一家名为“雷捷”的网约车公司签订车辆租赁协议,缴纳8000元的押金和每月6300元的租金。然而,刚上路开了一个月,就被一辆出租车追尾。公司让他把车辆送到指定维修点,然而过了整整两个多月,车辆仍没有修好。


其间,公司要求韩师傅继续缴纳车辆的月租费,如果不交就从押金里扣。“对方总能找出各种理由来,要么缺少零部件,要么维修师傅休假,到后来我也懒得找他们,就当这些钱被骗了吧。”


韩师傅还告诉记者,时至今日,仍有不少网约车驾驶员试图去讨要自己的劳动所得,但由于双方只签订了一份租赁协议,一旦发生纠纷,驾驶员往往处于被动局面。“跑网约车看似很美好,实际上很坑人。”


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关于网约车租赁的“套路”并不在少数,有的甚至触犯了法律。2022年,浦东警方一举捣毁2个套路租车团伙,先后抓获10名犯罪嫌疑人。


吴先生、洪先生分别在某汽车租赁公司里租了一辆车,用来跑滴滴,并且都与老板王某签了租期为3个月的合同,押金15000元,每个月租金8800元。前两个月,一切正常,不过,当吴先生、洪先生刚交了第三个月的租金后,两人租的车被王某以各种奇葩理由“召回”,后面索性失联了。


经警方调查,王某在收取承租人的押金和租车费用后,通过技术手段,将车辆远程断油、断电,或者通过定位,使用备用钥匙潜入车内破坏设备,甚至人为制造划痕、事故,以需要维修为由,要求承租人将车送回指定地点,然后人、车“玩消失”,以骗取押金、租金。


呼声:引入行业监管 统一治理统一规范


很多网约车驾驶员在基本法律意识上较为欠缺,在签订租赁协议时往往只听对方的口头承诺,最后一步步掉入合同陷阱。就算最后走上法律诉讼途径,解决好也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时间、精力搭进去可能连本都回不来。对此,采访中,不少网约车驾驶员纷纷表示,希望相关部门能对网约车租赁市场加强监管,切实保障网约车驾驶员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强行业引导,指导驾驶员如何避坑,做到心中有数,方可签订协议。


(头图来源:摄图网)


责任编辑:陈恒杨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律师观点丨网约车司机权益受损只能...

收入不定,标准不清丨网约车司机权...

职业健康堪忧丨网约车司机权益受损...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