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网约车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约车驾驶员的劳动风险也在与日俱增。由于大部分驾驶员和平台不属于劳动关系,一旦遇到纠纷、意外伤害等情况,在法律认定上往往陷入困境。近日,几位网约车驾驶员向本报来电,称自己遭遇了各种“套路”,不仅没赚到钱,还赔了押金。由于劳动关系模糊,在维护自身权益时吃了不少“哑巴亏”。
现象:职业健康堪忧
除了网约车租赁中的种种“套路”,网约车平台与驾驶员的用工关系模糊,也是灵活就业群体面临的一大风险。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仅有极少数的网约车驾驶员与网约车平台签订了劳动合同,多数是签订“三方协议”或通过劳务派遣的方式由第三方公司派遣服务,造成绝大多数的网约车驾驶员无法享受劳动法的保护,如基本的社会保障、薪资补助、加班补贴或是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补偿等。
与此同时,网约车驾驶员在社会保障方面,如病假薪酬、带薪休假、职业年金保险等的享受比例也是少之又少。记者随机采访了十位网约车驾驶员,其中购买工伤保险的比例只有不到两成。而买了社会保险的网约车驾驶员主要是自行购买,而非网约车平台或租赁公司提供。
近些年,随着不间断的接单、疲劳驾驶等,导致网约车驾驶员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既不利于个人健康,也隐藏着交通隐患,甚至有驾驶员调侃道,“开网约车也成为一项高危职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几年下来,许多网约车驾驶员都患上了慢性胃炎、颈椎病,前列腺炎等疾病。劳动保护缺失正让许多受访者不得不考虑退出网约车行业。
为进一步规范网约车市场经营行为,已有部分省市推出相应举措,如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南京市公交治安分局在本月15日发布了《南京市网约车行业自律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约谈了T3出行、高德打车、享道出行等10家网约车平台并签署了这份公约。
此次签署的《公约》涉及平台日常运营、服务中的三大重点板块“驾驶员规范”、“平台服务”、“驾驶员权益”。《公约》约定,各平台要共同治理行业高危从业企业,保障驾驶员从业权益。统一约束、统一治理,督促行业上下游公司规范经营。此次约谈会和公约的签署无疑对于网约车行业来说有着极大的意义。
(头图来源: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