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麦肯锡发布的《数字化劳动力白皮书》里的定义,数字员工是打破人与机器边界,以数字化技术赋予的一种企业用工模式。这种新型生产力的出现,不仅改变了职场生态,也让数字游民、中层危机、职场分身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本期《劳权》希望透过数字人在职场的运用,一窥数字员工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影响四:未来的职场人或可拥有“分身术”
数字人的出现,在市场上替代掉一部分劳动者工作岗位的同时,也创造出了一批新的岗位,并且影响到招聘市场对于人才需求的定位。甚至,如今的技术已经发展到复刻出一个虚拟的自己,让职场“分身”成为可能。
有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指出,在3D生成大模型的平台基础上,只需要在原型图片加上一些文字描述,就能够通过算法很快得到靠近原型的“数字模型”,且能够赋予其一定交互功能。也就是说,这一套大模型在未来可以快速、批量生产“数字人”。“现在生产真人的数字‘分身’非常简单,平时我们也会接到一些新的需求:比如有客户想要为老人定制子女‘分身’数字人,在还原真人外貌特征的基础上,还可以导入真人的思维模式、记忆等,老人可以通过与数字人对话获得一些情感安慰。”
那么,在AI技术不断发展和取得突破之后,未来的职场会是什么样子?还会需要真人员工吗?
对于记者提出的这些疑问,上海人工智能技术协会培训中心负责人刘阳分享道,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仍是模型跟人配合的一个阶段,“要么成为AI的大脑,要么成为Ta的盟友。”他还指出,或许职场人还可以拥有自己许多的更加真实、可触摸的“分身”。“现在的技术已经可以复刻一个真人的‘分身’,但Ta是数字的,如果我们能模拟人的思维模式、驯化表达习惯,到那时,在同一个时间,不同的‘你’在不同的空间做不同的工作就会成为可能。”
在不可预测的未来,数字人或将发展至“数字永生”阶段——通过复制某个人一生创造的数据,来实现“复活”一个“人”。届时,有望实现人类和数字人之间替代和被替代的隐形竞争关系减弱,从而进入和谐共处的共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