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前,黄浦区某连锁餐饮集团因现金流紧张导致欠薪,多位员工出面讨说法。外企德科及时发现客户企业外包员工的这一纠纷,启动“应急协商”,在72小时内与员工达成协议,同时帮助企业渡过暂时的难关。这一案例,也是黄浦区企业、人社部门、街道三方合力的成功典型。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黄浦区人社局将劳动关系治理嵌入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实现了从“救火式”应对到“预防式”治理的转变,为劳动关系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了“黄浦样本”。
三级联动、楼宇进驻
织密“预防体系”
2024年,黄浦区人社局联动10个街道积极构建“区—街道—网格”三级劳动关系协调体系,推动劳动关系治理重心向基层转移,取得显著成效。
全区精准划分为若干劳动关系责任网格,配备专职协调员,确保基层劳动关系治理有专人负责、专人落实。同时,借助黄浦区基层治理品牌“零距离家园”工程建设契机,推动劳动关系服务站点进驻重点楼宇,累计建成标准化站点32个,覆盖企业超过1.2万家。
通过网格化治理与服务站点的有机结合,努力实现劳动关系“小事不出楼、大事不出街”,有效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2024年以来,全区劳动争议案件调解成功率达92%,群体性欠薪事件同比下降35%,连续三年获评“上海市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
劳动争议化解
跑出72小时“黄浦速度”
记者获悉,外企德科作为在黄浦区的企业,建立了名为“分级协商”的工作机制。即针对客户企业外包员工纠纷,建立“企业—外包方—员工”三方协商平台。截至2024年,已累计化解用工争议286起。
在某连锁餐饮集团因现金流紧张导致欠薪的集体事件中,该公司联合区人社局、南京东路街道启动了“应急协商”,通过分期支付、临时岗位调配等方式,在72小时内达成协议,既保障了员工权益,又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这一案例被市人社局列为“柔性执法”的典型案例。
一路一册、一户一卡
夯实“调解网格”
南京东路街道地处上海原点区域,有着“城市之心”之称,街道拥有亿元楼16幢、在地法人及个体8300余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聚。2024年1月,街道在区人社局的支持和指导下,成立了全市首个街道级劳动关系矛盾预防协调中心,创新“一路一册、一户一卡”用工建档模式,通过制度创新、服务升级、多方协同等多措并举,构建新时代劳动关系协调新格局。
协调中心引入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劳动关系协调工作放至每个商业网格,实现精细化管理。同时,通过实时监测企业用工数据,提前化解矛盾,推动工作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转变。在队伍建设方面,协调中心加强培训,提升协调员法律素养和实战能力,融入街道工作体系,助力经济发展。
此外,协调中心还通过党建引领,搭建服务平台,开展劳动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增强企业和劳动者的法治观念。辖区内某建筑工地发生农民工集体欠薪事件后,协调员第一时间介入,成功化解纠纷,讨回拖欠工资54万余元。
下一步,黄浦区将通过试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一件事”改革等举措,持续擦亮“劳动关系最和谐城区”金字招牌,用一条条精准网格、一次次靠前服务、一桩桩鲜活案例,让企业和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实可触和持续升温。
文/庄从周